宝鸡市2010年高考地理复课会.ppt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认真研读课标,准确引领教学 二、落实主干知识、把握基本原理 三、迁移运用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四、分析现实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五、重视学法指导,提升学习能力 1、认真研究课标、准确引领教学 36.(2)比较图中两水文站所测河流泥沙含量的差异,任选一个水文站分析其原因。( 二、落实主干知识、把握基本原理 ——基础复习阶段 总体要求:对照课标和考试说明,整合教材,细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教学要求: 细化和落实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 细化课标要求的过程与方法;细化答题解题的基本思路。 学习要求:牢忆基础知识、理解基本原理,熟悉过程方法、熟练基本技能 教学基本思路 明确基础知识——熟记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熟练基本技能 挖掘内在联系——构建考点知识结构 选取典型案例——训练过程与方法 注重能力训练——训练高考四项能力 梳理思路方法——归纳解题步骤方法和答题思路 教学重点 1、整合主干知识 2.夯实基础知识 3、理解基本原理 4、掌握基本规律 5、熟悉基本技能 1、基础知识: 地球的平均半径: 地球的赤道周长: 赤道经度1°的长度与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距离: 东西经度、东西半球的划分 : 南北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五带的划分: 2、基本能力——经纬网的应用 (09江苏地理卷)图2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3-4题。 3.“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对趾点——通过地心的直线与球面的两交点 第一步:确定纬度 两地的“纬度”数值相同,但南北纬相反; 第二步:确定经度 两地的“经度”数值相加为180°,东西经相反。 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图1),回答问题。 3、理解基本原理:地理成因、区位因素等 地形成因——内外力作用 气候成因——五种影响因素 河流水文特征成因——自然与人为因素 人口演变原因——自然与社会因素 农业区位原理——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 工业区位原理——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 城市区位原理——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 其他原理、成因等 基本原理的教学建议 以中国或世界区域地理为背景,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具体问题。 自然地理成因重点是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文地理成因重点是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 归纳过程与方法(解题基本步骤) 总结共性的答题思路(从哪些方面分析) (2009北京高考试题) 36.读图11,回答下列问题。 4、掌握基本规律: (2)高考重点考查的地理分布规律 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气温、降水、光照、植被、土壤等)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自然带分布规律 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自然资源、人口、农业、工业、城市、地域文化等) (3)高考重点考查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四季更替变化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变化规律 人口的再生产演变规律 城市化的发展变化规律 影响农业、工业等区位因素的变化 地理运动规律的教学建议 用图像贯穿知识和方法的复习 边讲边画,落实规律与方法 创设新情景,运用规律解决新问题 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图1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008年四川灾区卷)图1中的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地区低压的槽线,完成l~2题。 (2008北京卷)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读图2,回答3-5题。 5、熟悉基本技能: (1)高考题重点考查的地理图型 统计图 地球经纬网图 等值线图 地理事物分布图 地理示意图 地理景观图 地理剖面图 图像教学方法建议 (1)用图体现课标要求的过程与方法 (2)分析各类图形特点及读图方法。 (3)通过图图转换、文图转换、图表转换的方式,变换思维角度,打破固定思维模式,增强对高考试题变异图形以及新材料、新情景的适应能力。 (4)通过读图思考设问,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特征、论证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提高基础复习阶段的课堂效率 课前环节: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