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上历史复习笔记——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VIP

部编版七上历史复习笔记——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通过了解西晋的政权和北方各族人口迁徙。

1.通过设计大事年表、政权交替示意图等方式,梳理三国到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时空观念)

2.结合教材表述,了解西晋王朝统治下的危机;依据《材料研读》说明西晋时期的社会风气,进一步分析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学会依据史料分析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历史解释)

3.通过识读《西晋北方各族内迁分布图》,了解东汉以来北方各族不断内迁的史实,认识到这一时期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1.教学重点:

西晋统一全国的影响;北方各族的内迁。

2.教学难点:

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

这是西晋朝廷给鲜卑首领封爵的印信,上边刻着“晋鲜卑归义侯”六个字。魏晋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不断进入中原,他们与西晋灭亡有何关系?各族的内迁带来哪些影响?

这枚金印于1956年出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小坝子滩遗址,高2.65厘米,长2.2厘米,重88.5克。印面为正方形,印文印刻篆书“晋鲜卑归义侯”,以表示归附西晋,体现西晋的怀柔政策。

本课导语通过一件文物激发学生对西晋时期北方各族内迁情况的联想。这件文物是一枚西晋王朝册封鲜卑人首领为“晋鲜卑归义侯”的金印,引导学生想象鲜卑人首领率众人归附西晋王朝的场景,进而联想北方各族进入中原的影响。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

曹魏中期,大臣司马懿参与辅佐新即位的小皇帝。不久,司马懿打败了政治对手,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不是被废就是被杀。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称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

西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国号、都城

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西晋完成统一的概况

易错提醒

西晋建立者是司马炎(司马懿之孙),不是司马懿(司马懿未称帝);西晋灭吴时间是280年,不是其他时间,需准确记忆统一全国的节点。

魏灭蜀是在263年,这是三国统一进程的第一步,不要混淆其与西晋建立、灭吴的时间顺序。

相关史事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专权时,小皇帝曹髦不甘心做傀儡,对手下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随后他带领侍卫出宫,不料消息走漏,司马昭派军队进行拦截,杀死曹髦。

材料解读

本栏目具体介绍了曹魏后期司马氏势力强大的程度,讲述了曹魏皇族与司马氏家族的争斗。通过皇帝曹髦被杀事件,学生对曹魏后期朝廷内部权力之争的了解更加具体,对西晋建立的过程更加明晰。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西晋建立过程中得到了世家大族的支持。作为回报,朝廷格外照顾他们的利益,允许他们占有大量土地,还给予很高的官位。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治理国家的才干,只知道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西晋朝廷与世家大族的关系、世家大族对西晋政治的影响

纵向关联

西晋世家大族的崛起是东汉以来门阀制度发展的结果,上承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下启东晋门阀政治的鼎盛,是中国古代门阀制度演变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反映了士族势力在政治舞台上的兴衰轨迹。

材料研读

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晋书·鲁褒传》

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这则材料说明当时社会崇拜金钱之风盛行,人们唯利是图。

唐朝房玄龄等编撰的《晋书》,记载了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的历史。材料选自鲁褒所作《钱神论》,在《晋书?鲁褒传》中有记载、主要内容是讥讽当时社会盛行的崇拜金钱现象。这则材料对应教材所讲西晋社会状况的内容,揭露了金钱力量无所不能的社会现实。

相关史事

西晋时,世家大族用斗富的方式炫耀自己的财富。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达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出50里更华丽的步障。

材料解读

本栏目介绍了西晋石崇、王恺二人炫富、斗富的故事。石崇,字季伦,司徒石苞少子、官至卫尉。王恺,字君夫,司马昭的妻弟,官至后将军。二人均属于当时的世家大族。通过他们炫富、斗富的故事,结合正文和《材料研读》,使学生具体地了解世家大族生活的奢靡,社会风气的颓败。

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魏国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诸王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拓展延伸

西晋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采取大封同姓诸王,赋予其军政大权的政策,导致宗室诸王势力日益强大;强调八王之乱与重用宗室诸王的关系,说明诸

文档评论(0)

136****34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