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代文化常识:风俗礼仪.docxVIP

2026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代文化常识:风俗礼仪.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五礼

五种礼的合称。古代以祭祀的事为吉礼,冠婚的事为嘉礼,宾客的事为宾礼,军旅的事为军礼,丧葬的事为凶礼。

2.六礼

有两种解释:(1)指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礼、相见礼。(2)指婚礼的六项仪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3.冠礼

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古代未成年的男子束发,不戴冠,行过加冠礼后则标志着进入成年了。举行加冠礼的年龄,有20岁和19岁两种说法。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未冠”等的说法。如《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祭妹文》:“予弱冠粤行。”(初加冠,体还未壮,故称“弱冠”)

4.笄礼

古代女子到了成年时举行的盘发插笄(簪子)的礼仪。举行笄礼的年龄一般在15岁,表示年届成人,可以结婚。后来女孩子到了成年又称“及笄”“笄年”。

5.为寿

以祝寿为名敬人以酒曰寿,以祝寿为名赠人以物亦曰寿。如2024新课标Ⅱ卷:“为寿,向尊长敬酒并祝长寿,《鸿门宴》‘沛公奉卮酒为寿’的礼仪与此相同”,即以祝寿的名义向尊者敬酒。这一义项的使用,在《史记》中是屡见不鲜的。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之群臣曰:‘请以赵之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城池和货币,都是以祝寿为名向对方敬献的礼物。

6.媵

指古代诸侯女儿出嫁时随嫁或陪嫁的人。它是古代一夫多妻制的一种形式。其方式是,诸侯娶一国之女为嫡夫人,女方以侄女、妹妹随嫁。这些随嫁、陪嫁的人统称为“媵”。但这些“媵”,其间虽有辈分、嫡庶之分,但都是主子,不是奴才,她们都是经过“聘”的,都有资格成为夫人。后来随着“媵女”制度的逐渐消亡,“媵”的地位逐渐降低,在只有妻妾之分的时代,就与“妾”成了同义词。如《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送东阳马生序》:“媵人持汤沃灌”。

7.青庐

用青布搭成的棚,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如《孔雀东南飞》:“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8.文定

相传周文王卜得吉兆纳征订婚后,亲迎太姒至渭滨。后世因此以“文定”代称订婚。

9.朝

周代各国的诸侯,按规定的时间觐见周天子,叫“朝”。每次朝见天子,都要带着玉帛、兽皮、珍玩和土产等贡品,叫作“朝贡”。如《左传·隐公八年》:“郑伯以齐人朝王,礼也。”如果不按时朝见天子,就被认为是不尊敬天子,天子就要出兵讨伐。

在四方诸侯中,每方挑选一个有声望的诸侯领导,叫作“方伯”,其他小诸侯去见方伯,也叫“朝”。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臣子见国君也叫“朝”。《史记·滑稽列传》:“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10.聘

天子派卿大夫见诸侯叫“聘”。《礼记·王制》疏云:“其天子亦有使大夫聘诸侯之礼。”诸侯德风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天子往往也派人去聘问。

诸侯的国君即位,强大的诸侯国来贺见,也叫“聘”。《左传·襄公元年》:“邾(zhū)子来朝,礼也。冬,卫子叔、晋知武子来聘,礼也。”邾是小国,所以叫“朝”;卫、晋是大国,就叫“聘”。

诸侯派大夫见别国诸侯也叫聘。这是诸侯之间邦交的礼节。《礼记·王制》:“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

11.誓

用语言相互约束表示决不违背信约叫“誓”。《礼记·曲礼下》:“约信曰誓。”诸侯之间举行这种仪式,叫“誓礼”。举行这种仪式时,不用杀牲、歃血(以牲血涂抹口上)。

12.盟

两国以上或两人以上互相宣誓约定来协同办事叫“盟”。会盟时杀牲、歃血,并且宣读盟书,誓于神,叫作“盟礼”。《礼记·曲礼下》:“莅牲曰盟。”盟与誓不同之处就在于盟在举行仪式时要杀牲、歃血。遇有急难,诸侯之间会见,举行盟礼,共同约定,相互援助,就叫“会盟”。如《过秦论》:“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结盟以后,双方就有义务作为约束。如《左传·襄公三十年》记宋国在五月间遭特大火灾,冬,与宋同盟的十一个诸侯会于澶渊,商量共同以财货来援助宋国。

13.封禅

古代统治者不仅重视祭宗庙,也重视祭天地、山川。如《礼记·曲礼下》曰:“天子祭天地……诸侯方祀,祭山川。”

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叫作“封禅”。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的。古时认为泰山是五岳之长,称为岱宗。泰山高,离天近,所以先要到泰山顶上举行祭天的仪式,以报答天之功,叫作“封”。然后再到泰山脚下的一座小山——梁父山上举行祭地的仪式,以报答地之功,叫作“禅”。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禅梁父。”

14.斋戒

旧时祭祀鬼神、行大礼时,穿整洁衣服,戒除嗜欲(如不喝酒、不吃荤、不妄行动、不狂言戏笑等等),以表示虔诚。如《廉颇蔺相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