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食品生物工程教学案例(三篇)
教案一:课题名称
从牛奶到酸奶:乳酸菌发酵工程的实践与风味调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准确描述乳酸菌发酵的代谢途径(糖酵解→乳酸生成),途径复述准确率≥90%
学会使用MRS培养基进行乳酸菌分离纯化,无菌操作完整率≥85%
能优化酸奶发酵工艺参数(温度42℃、时间8h、接种量2%),风味调控合理率≥70%
过程与方法
通过菌种筛选→发酵工艺→风味分析的路径,建立微生物培养—代谢调控—产品开发的工程思维链
运用正交实验法探究发酵温度对酸奶酸度的影响,通过感官评价法量化风味差异
核心素养
强化生物转化与质量控制意识,主动分析发酵异常的学生≥95%
培养食品安全理念与创新研发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①乳酸菌的生理特性(厌氧发酵、耐酸性)
②发酵过程中pH值与酸度的动态监测(pH计的使用)
难点
①理解杂菌污染对发酵的致命影响(芽孢杆菌导致的胀袋现象)
②处理发酵终点判断的多指标协调(酸度≥70°T且凝乳状态稳定)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案例分析法、感官评价法
教学准备
乳酸菌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MRS培养基、发酵罐、pH计、感官评价表
四、教学过程
(一)生活情境导入:冰箱里的发酵魔法(10分钟)
现象引发
展示市售酸奶与自制酸奶的对比图片,提问:为什么自制酸奶有时会出水?如何让酸奶更浓稠?
实物展示:显微镜下的乳酸菌形态(杆状/球状菌群)
(二)发酵工程深度解析(35分钟)
菌种特性解码(15分钟)
代谢途径:
\text{è??è???3?}\xrightarrow{\text{?3?é?μè§£}}\text{???é??é??}\xrightarrow{\text{?13é??è?±?°¢é??}}\text{?13é??}
共生作用:保加利亚乳杆菌产蛋白酶→嗜热链球菌产肽→协同促进生长
工艺参数控制(12分钟)
单因素实验:
温度对发酵时间的影响:37℃需12h,42℃仅需8h
关键指标:
酸度测定:NaOH滴定法(酚酞指示剂显微红色)
凝乳原理:酪蛋白在pH4.6时沉淀
风味物质形成(8分钟)
挥发性成分:丁二酮(奶油味)、乙醛(青草香)
质构影响:胞外多糖(EPS)含量越高,酸奶越浓稠
(三)酸奶制作实战(20分钟)
分组实验
操作步骤:
①牛奶灭菌(90℃/10min)→②冷却至45℃→③接种菌种→④恒温发酵
变量设置:
A组:接种量1%vsB组:接种量2%,对比凝乳时间
异常处理
故障模拟:
故意不灭菌的牛奶发酵→腐败臭味,讲解杂菌污染后果
数据记录:
每小时记录pH值,绘制发酵曲线(pH值从6.5降至4.2)
感官评价
评分标准:
指标
评分(1-5分)
参考标准
凝乳状态
5
表面光滑无乳清析出
风味
4
酸甜适中有乳香
(四)互动交流:发酵奥秘讨论会(15分钟)
问题1:为什么酸奶发酵需要密闭容器?(预留8分钟)
引导话术:乳酸菌喜欢有氧还是无氧环境?
参考答案:
生1:密闭防杂菌
生2:乳酸菌是厌氧菌!就像人在高原需要氧气瓶,乳酸菌在无氧环境才能全力产乳酸,氧气会抑制它们的工作效率
问题2:如何让酸奶既有营养又延长保质期?(预留7分钟)
参考答案:
生1:低温保存
生2:发酵后灭菌!但会杀死活菌,所以市售酸奶分活菌型和灭菌型,就像新鲜水果和果干,各有取舍
五、课本讲解(教材节选)
原文内容
乳酸菌发酵是食品生物工程的典型应用,通过无氧呼吸将乳糖转化为乳酸,降低体系pH值并引发蛋白质凝固。发酵过程需严格控制温度、接种量等参数,确保目标菌种的优势生长。
知识点分析
生物化学:糖酵解途径与ATP生成机制
微生物学:菌种共生关系与杂菌抑制原理
六、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绘制乳酸菌发酵过程的代谢流程图,标注关键酶与产物
计算酸奶发酵中乳糖的理论转化率(1mol葡萄糖生成2mol乳酸)
拓展作业
设计家庭酸奶制作改良方案:尝试添加蜂蜜/水果颗粒,记录风味变化并分析原因
七、结语
当看到学生们小心翼翼地进行无菌操作,盯着发酵罐倒计时的紧张模样,我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做酸奶失败时的手忙脚乱。小宇组的酸奶因为接种量不足导致凝乳失败,却意外发现了低糖酸奶的独特口感,这种意外收获比完美的实验报告更有价值!不过在讲解共生菌作用时,部分同学对显微镜下的菌群形态感到抽象,下次可以用动画演示菌种协作过程。最难忘的是感官评价环节,大家为酸度几分最合适争得面红耳赤,原来食品工程的魅力,就藏在这些充满烟火气的讨论里。
八、教学反思
实验探究让抽象的发酵原理变得触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