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下间隙感染(推荐).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下颌下间隙感染(推荐)

颌下间隙感染是指颌下间隙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颌下区丰满,淋巴结肿大、压痛。下面从其解剖、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解剖

颌下间隙位于颌下三角内,周界与颌下三角相同。上界为下颌骨下缘,前下界为二腹肌前腹,后下界为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底为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和咽上缩肌,顶为颈深筋膜浅层。间隙内包含有颌下腺、颌下淋巴结,并有面动脉、面前静脉、舌神经、舌下神经通过。该间隙向上经下颌舌骨肌后缘与舌下间隙相续;向后内毗邻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向前通颏下间隙;向下借疏松结缔组织与颈动脉三角和颈前间隙相连。因此,颌下间隙感染可蔓延至相邻间隙,引起多间隙感染。

病因

1.牙源性感染:下颌磨牙根尖周炎、牙槽脓肿等牙源性炎症扩散是颌下间隙感染的常见原因。当牙齿的根尖部炎症突破牙槽骨骨壁,可直接扩散至颌下间隙。例如,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时,炎症可沿下颌骨外斜线向前扩散至颌下间隙,引起感染。

2.腺源性感染:婴幼儿及儿童的颌下淋巴结炎是导致颌下间隙感染的重要因素。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疾病,炎症可累及颌下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炎。若病情未得到及时控制,淋巴结化脓破溃,感染可扩散至周围组织,导致颌下间隙感染。

3.损伤性感染:颌下区的开放性损伤,如刀刺伤、车祸伤等,细菌可直接侵入伤口,引起感染。若伤口处理不当,如清创不彻底、异物残留等,更易导致感染的发生和扩散。

4.血源性感染:在全身其他部位有感染病灶时,如疖、痈、败血症等,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颌下间隙,引起感染。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多见于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患者。

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早期,颌下区有明显的肿胀、疼痛,皮肤发红,皮温升高。患者可自觉颌下区有坠胀感,咀嚼、吞咽时疼痛加重。随着病情的发展,肿胀范围逐渐扩大,可波及下颌下腺及周围组织,颌下区变得丰满,可呈弥漫性肿胀,触诊时有明显的压痛。若形成脓肿,可触及波动感,但由于颌下区的筋膜较为致密,波动感可能不明显。部分患者可出现开口受限,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咀嚼肌,导致肌肉痉挛所致。

2.全身症状

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体温可升高至38℃39℃甚至更高,严重时可出现高热、惊厥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若感染未能得到及时控制,可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是否有牙病、上呼吸道感染、颌面部损伤等病史,以及症状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等。例如,患者若有下颌磨牙疼痛的病史,随后出现颌下区肿胀、疼痛,应高度怀疑牙源性颌下间隙感染。

2.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进行综合判断。颌下区的肿胀、疼痛、压痛,以及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是诊断颌下间隙感染的重要依据。若触及波动感,则提示脓肿形成。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对于牙源性感染引起的颌下间隙感染,X线片可显示患牙的根尖周病变,如根尖周阴影、牙槽骨吸收等,有助于明确病因。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颌下区的组织结构,判断是否有脓肿形成。脓肿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低回声或无回声区,边界不清,周围有血流信号。超声检查还可引导穿刺抽脓,提高穿刺的准确性。

CT检查:对于病情较为复杂、怀疑有深部组织感染或多间隙感染的患者,CT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颌下间隙及周围组织的病变情况,明确感染的范围和程度,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了解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同时,可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明确病原菌的种类,并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治疗

1.全身治疗

抗生素治疗: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原菌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一般首选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同时联合使用抗厌氧菌的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等。在使用抗生素前,应尽可能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抗生素的使用应足量、足疗程,一般用药时间为710天,直至感染得到控制。

支持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于发热患者,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同时,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可进行静脉补液。

2.局部治疗

外敷药物:在炎症早期,可局部外敷中药,如金黄散、六合丹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也可使用鱼石脂软膏外敷,促进炎症的局限。

切开引流: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进行切开引流。切开引流的目的是排出脓液,减轻局部压力,缓解疼痛,防止感染扩散。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一般选择在颌下区波动感最明显处或最低位作切口,切口长度约23cm。切开皮肤

文档评论(0)

小小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小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