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以来山西民间藏书流向研究(1905—1957年).docxVIP

清末以来山西民间藏书流向研究(1905—1957年).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以来山西民间藏书流向研究(1905—1957年)

中图分类号:G256.1文献标识码:A

TheFlowofShanxiFolkCollectionsDuring19o5-1957

AbstractAfterthelateQingDynasty,transferingprivatecollectionsintopubliclibrariesusedtobethemainstreamchoiceforbibliophiles.Shanxibibliophilesemployedthreemethodstocontributetheirprivatecollctionstothepublic:depositing,donating,andselling.ThisnotonlyeffectivelysupplementedtheliteraryresourcesoflibrariesinShanxibutalsosignificantlypromotedthedevelopmentofculturalandeducationalendeavorsintheprovince.ThispaperexaminesthedirectionofthedispersionofShanxifolkcolections,analyzingthecharacteristicsandreasonsbehindthetransferofprivatecolletionstothepublic.Fromtheperspectiveofhistoricaldevelopment,weshouldunderstandthemindsetofbibliophilesastheytransitionedtheirprivatecolectionsintothepublicdomain,andfullyaffrmtheirvaluablespiritofcherishing,collecting,preserving,anddonatingbooks.Italsocallsforthepromotionoftherdeepaffectionforbooksandtheirdevotiontotheliteraryworld.

KeyWordsShanxifolkcollections;collectionflow;privatecollectionintopublic;libraries

我国的藏书发展自古以来盛衰无常,始终逃脱不了散亡损佚的厄运。近代社会风雨飘摇、时局动荡,新学与旧学、落后与先进激斗交织,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巨变。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使得“官学不分或官学一体化的学术体制正式瓦解”,同时也摧毁了传统读书人利用私家藏书博取功名、经邦济世的社会上升渠道。随着西方公共图书馆理念的传播,公家藏书成为社会主流,私家藏书因退居从属地位而渐渐式微。1957年,传统古旧书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象征着我国私家藏书时代的正式落幕[11595

清末以来,山西虽未处于革故鼎新的前沿和腹地,但三晋文化底蕴深厚,山西一地亦不乏藏书之家。然而在近代社会凋蔽、国力衰微的时代背景下,山西私家藏书也未能幸免于难,它们或被战乱毁损,或被变卖劫掠,或化私为公流入公藏,散佚不少。本文依据山西省各地方史志、山西省图书馆馆史资料、山西文史资料辑录等地方文献资料与藏书家人物传记等,力求详尽梳理清末以来(1905一1957年)山西民间藏书的具体流向,以进一步还原山西民间私藏化公的历史演变进程与发展特色,深入挖掘藏书家们“化私为公\背后的多重原因以及对近现代山西图书馆事业、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1山西民间藏书的流散路径

北京师范大学李雪梅在《中国近代藏书文化》中指出近代以来私家藏书的三条流散路径:一是在私藏基础上成立图书馆,向社会或公众开放,如徐树兰、张謇、盛宣怀等人;二是以出售、捐献或寄存的方式将私人所藏转归公藏,如杨守敬观海堂藏书以7万余金鬻之民国政府;三是部分私家藏书因家道中落、子孙不肖等原因流入书肆冷摊[2]366-367。山西私家藏书的流散路径亦不外乎以上诸种。

1.1建私立图书馆

1910年清学部正式拟定了《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折》,其中规定:“私家藏书繁富,欲自行筹款随在设立图书馆以惠士林者,听其设立,惟书籍目录、办理章程,应详细开载,呈有地方官报明学部立案。善本较多者,由学部查核,酌量奏请颁给御书匾额,或颁赏书籍,以示奖励”3]。在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