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869-2007 落叶松尺蠖防止技术规程.docxVIP

DB13T 869-2007 落叶松尺蠖防止技术规程.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B13T92007落叶松尺蠖防止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落叶松尺蠖(ZeirapheragriseanaHübner)的监测预报、防治指标、防治技术和防治效果检查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林中落叶松尺蠖的防治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76森林抚育规程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DB13/T543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落叶松尺蠖ZeirapheragriseanaHübner

属鳞翅目卷蛾科,是落叶松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幼虫取食落叶松针叶,严重时可将整株树叶吃光,导致树木生长衰弱甚至死亡。

3.2防治指标controlthreshold

根据落叶松尺蠖种群密度、危害程度和林木生长状况,确定需要采取防治措施的临界值。

3.3监测预报monitoringandforecasting

通过系统调查落叶松尺蠖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发展趋势,预测发生期、发生量和危害程度的过程。

4发生规律

4.1分布与危害

落叶松尺蠖在河北省主要分布于承德、张家口、保定等地区的落叶松林区。以幼虫危害为主,取食落叶松针叶,大发生时可将整株树叶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

4.2生活史

落叶松尺蠖在河北省一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幼虫开始孵化,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幼虫危害盛期,6月中下旬化蛹,7月上中旬成虫羽化产卵。

4.3习性

成虫具有趋光性,夜间活动,白天静伏于树干或枝叶上。幼虫具有吐丝下垂习性,受惊扰时吐丝下垂随风飘移扩散。老熟幼虫在树干裂缝、树皮缝隙或枯枝落叶中化蛹。

5监测预报

5.1监测内容

5.1.1卵期监测

每年9月至翌年4月,在标准地内随机选取2030株标准木,每株在树干1.5m高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选取10cm2树皮面积,检查卵粒数量,记录卵密度和越冬死亡率。

5.1.2幼虫期监测

幼虫期(4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每5天调查一次,采用样枝法和样树法相结合。在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法选取510株标准木,每株在树冠上、中、下三个部位各选取50cm长标准枝,检查幼虫数量和龄期。

5.1.3蛹期监测

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在标准地内设置蛹期监测点,调查树干基部、树皮裂缝和枯枝落叶层中的蛹数量,统计蛹密度和寄生率。

5.1.4成虫期监测

7月上中旬成虫羽化期,采用灯光诱捕法和性信息素诱捕法监测成虫发生情况。每标准地设置35台诱捕器,记录每日诱捕数量,分析成虫发生高峰期。

5.2预测预报方法

5.2.1发生期预测

根据有效积温法预测各虫态发生期。落叶松尺蠖卵期发育起点温度为5.5℃,有效积温为120日度;幼虫期发育起点温度为8.2℃,有效积温为280日度;蛹期发育起点温度为10.5℃,有效积温为150日度。

5.2.2发生量预测

5.2.3危害程度预测

5.3预报等级

根据预测结果,将落叶松尺蠖发生危害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

轻度发生:预计危害面积小于防治面积的20%,虫口密度低于防治指标;

中度发生:预计危害面积占防治面积的20%50%,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

6防治指标

6.1防治指标确定

6.1.1幼虫期防治指标

轻度发生区:幼虫密度达到30头/标准枝时进行防治;

中度发生区:幼虫密度达到20头/标准枝时进行防治;

重度发生区:幼虫密度达到15头/标准枝时进行防治;

大发生区:幼虫密度达到10头/标准枝时立即进行防治。

6.1.2危害程度防治指标

针叶被害率达到20%时进行防治;

树冠被害率超过30%时必须进行防治;

连续两年受害或林木生长明显衰弱时,防治指标应适当降低。

7防治技术

7.1营林措施

7.1.1林分结构调整

对纯林进行改造,营造针阔混交林,提高林分抗性。混交比例以落叶松占50%70%,阔叶树占30%50%为宜。

7.1.2抚育管理

及时进行抚育间伐,保持合理林分密度。幼龄林密度控制/hm2,中龄林密度控制在8001200株/hm2。

7.1.3卫生伐除

对受害严重、生长衰弱的无望木及时进行卫生伐除,减少虫源,改善林分卫生状况。

7.2物理防治

7.2.1人工防治

在幼虫期,对低矮林分可采用人工振落捕杀;在蛹期,可在树干基部绑扎草把或麻袋片,诱集老熟幼虫化蛹,集中销毁。

7.2.2灯光诱杀

在成虫羽化期,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灯间距100150m,灯高1.52m,每晚开灯时间19:0024:00。

7.3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02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