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词鉴赏《咏法藏寺》含答案解析.docxVIP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咏法藏寺》含答案解析.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咏法藏寺》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回答问题。

咏法藏寺

李调元

我来法藏寺,数里入云峰。

石径闻啼鸟,松根走卧龙。

人间尘不到,仙境孰能从。

唯有山中叟,时来访客踪。

14.“松根走卧龙”一句中“走”字改为“如”可以吗?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15.本诗最后四句巧妙突出了法藏寺“仙境”的特点,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来看,和下列哪一项最相似?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C.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答案】14.不可以。原句“走卧龙”中的“走”是动词,意为“奔跑”或“游动”,生动描绘了松根盘曲如龙、仿佛在动态中蜿蜒的景象,赋予静态景物以生命力。若改为“如卧龙”,虽能比喻松根盘曲如龙的样子,但失去了动态的灵动感,削弱了诗句的意境和表现力。

15.本诗后四句通过“人间尘不到”的隔绝感、“仙境孰能从”的飘渺感,以及“山中叟”的神秘来访,以虚实结合和以声衬静的手法,烘托出法藏寺超脱尘世的仙境氛围。B项(出自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同样以“万籁俱寂”反衬“钟磬余音”,通过对比和留白突出山寺的幽静与空灵,与本诗的写法高度契合。

【导语】本诗以简笔勾勒山寺幽境,云峰、石径、啼鸟、卧龙等意象层叠,动静相生。“走”字神来之笔,化静为动,隐现龙形松影。后四句以“尘不到”与“叟时访”的对比,凸显仙境之超然与人迹之稀,虚实相映中,法藏寺如遗世明珠,绽放空寂之美。

14.本题考查炼字。

首先要明确核心任务:判断“走”改“如”是否恰当,需从诗歌炼字角度切入,分析动词对意境的塑造作用。

“走”字以动写静,既呼应“卧龙”的蜿蜒形态(松根如龙身游走),又通过动态描写赋予画面生命感,暗合法藏寺作为“仙境”的神秘幽邃气质。“如”虽能直观比喻松根似龙,但属静态比喻,失去“走”带来的突然性与画面张力,使意象趋于平面化,削弱原句的灵动与意境深度。

15.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本诗后四句,以“人间尘不到”与“仙境”形成对比,强调法藏寺的超凡脱俗。通过“山中叟”的偶尔来访,反衬出寺庙的幽静与神秘,突出“仙境”的远离尘嚣。“仙境”是虚写,而“山中叟”是实写,虚实相生,增强意境。通过隔绝尘世的氛围和偶尔出现的“山中叟”,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仙境之感。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出自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纯意象并列(白描),无对比或衬托。渲染萧瑟或恬淡的画面,但未突出“仙境”的幽静与超脱。

B.“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出自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以“万籁俱寂”反衬“钟磬余音”,以声衬静,突出山寺的幽深空灵。与本诗“人间尘不到”+“山中叟”的写法一致,均通过对比和反衬表现“仙境”般的静谧与超然。

C.“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出自陈与义《临江仙》,叙事性描写,表现闲适之情,无对比或仙境氛围。

故选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