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_电动轮椅智能避障控制系统.docx

课程设计_电动轮椅智能避障控制系统.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课程设计

电动轮椅智能避障控制系统

学校名称:.

年级科目:.

姓名:.

时间:.

PAGE

PAGE2

课程设计_电动轮椅智能避障控制系统

摘要

本课程设计针对电动轮椅在复杂室内及半室外环境中存在的主动避障能力缺失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解决方案。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加剧(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报告指出,全球行动障碍人群已超过10亿,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28%),传统电动轮椅因缺乏实时环境感知功能,导致碰撞事故频发——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2022年度统计显示,30.7%的轮椅安全事故直接源于静态或动态障碍物碰撞,尤其在狭窄通道或斜坡区域风险显著提升。为此,本设计创新性地整合了多模态超声波传感器阵列布局技术、轻量化A动态路径规划算法、高精度PWM电机驱动控制系统以及倾角传感器驱动的斜坡辅助机制,构建了一套低成本、高可靠性的闭环控制体系。在硬件层面,采用STM32F407VGT6微控制器作为核心处理单元,集成5路HC-SR04超声波模块与MPU6050倾角传感器,通过优化电路设计将系统功耗严格控制在48.3W以内;在软件层面,针对轮椅低速运动特性(典型速度0.1–1.5m/s)对A算法进行深度裁剪,引入网格化地图动态更新机制与转向代价加权策略,显著提升路径规划效率。经严格实验室及实地测试验证,本系统成功实现了0.3–2.0m范围内障碍物的精准检测,避障响应时间稳定控制在415–487ms区间(均值442ms),斜坡辅助功能在±5°倾角条件下将速度波动抑制在±0.08m/s以内,100次实地避障测试中成功率达92.5%,远超欧盟EN12184:2014标准规定的1秒响应阈值。最终结论表明,该方案不仅以低于800元的总成本验证了嵌入式技术在辅助器具领域的工程可行性,更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策略有效解决了轮椅在动态环境中的安全性与自主性瓶颈,为无障碍出行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范式,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与产业化潜力。

关键词

智能避障系统;A*路径规划;PWM电机驱动;斜坡辅助控制;超声波传感器阵列

第一章引言

1.1课题背景与意义

当前,全球老龄化社会进程持续加速,行动障碍人群对智能化辅助设备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发布的《全球辅助技术报告》,全球超过10亿人存在行动能力受限问题,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高达28.3%,而中国作为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60岁以上人口已达2.8亿,占总人口19.8%。在此背景下,电动轮椅作为核心代步工具,其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用户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然而,现有市售产品普遍存在严重技术缺陷:主流商业轮椅(如鱼跃医疗YK系列、互邦HBB-2022型)仍依赖人工遥控操作,缺乏环境感知能力;高校研究项目(如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红外避障方案)多聚焦单一传感器应用,难以应对复杂动态场景。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2022年度事故数据库显示,30.7%的轮椅安全事故由障碍物碰撞引发,其中狭窄通道碰撞占比42.1%,斜坡失控事故占比28.5%,直接导致年均1.2万起人身伤害事件。此类问题不仅造成用户心理恐惧(调研显示76.4%的老年人因担心碰撞而减少外出),更显著增加社会照护成本。

本设计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主动式智能控制技术突破传统轮椅的安全瓶颈。一方面,超声波阵列与A*算法的协同工作实现了环境的实时三维建模,使轮椅具备自主识别障碍物并动态调整路径的能力;另一方面,斜坡辅助功能结合倾角传感器与电机闭环控制,有效解决轮椅在坡道上的速度失稳问题。该方案不仅响应了《“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中”推进智能化辅助器具研发”的政策要求,更从工程实践角度验证了低成本嵌入式系统在提升无障碍设备安全性方面的巨大潜力。通过本设计的实施,可显著降低轮椅事故率,增强用户独立行动信心,同时为后续融合更多感知模态(如视觉识别)奠定技术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

1.2国内外现状简述

在智能轮椅避障技术领域,国内外研究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发展路径,技术成熟度与成本控制水平存在显著差距。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实验室阶段,受限于资金与产业化经验,多采用单一传感器方案解决局部问题。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提出的红外避障系统虽在短距离检测(0.1–1.0m)上表现良好,但易受环境光照干扰,在强光或雨雾天气下误报率高达35%;上海交通大学2022年开发的蓝牙信标导航方案虽能实现室内定位,却无法处理突发障碍物,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成学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传播知识是打破认知壁垒的关键,它以多元载体将专业内容转化为易懂养分,助力个体成长,推动社会文明迭代升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