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贡赋制度变革.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贡赋制度变革

在中国古代财政史上,汉代贡赋制度的变革堪称一次影响深远的制度探索。它既承接了先秦时期”贡助彻”的传统,又突破了秦代”收泰半之赋”的严苛,更在二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调整,最终形成了一套兼具稳定性与灵活性的财政体系。这套制度不仅支撑了汉帝国的强盛,更以”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核心理念,为后世王朝提供了”藏富于民”的治理范本。要理解这场变革的全貌,我们需要从历史的褶皱中,逐一梳理其背景、过程、核心内容与深远影响。

一、变革的历史土壤:从秦末乱局到汉初困境

任何制度变革都不是空中楼阁,汉代贡赋制度的转型,首先要追溯到秦末汉初的社会现实。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时,展现在这位开国皇帝面前的,是一片近乎崩溃的经济图景。《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连皇帝的车驾都凑不齐四匹同色的马,将相只能乘坐牛车——这样的惨状,与秦代”收天下之财以实咸阳”的暴敛形成鲜明对比。

1.1秦制的遗产与反思

秦代的贡赋制度以”重税繁役”著称。据《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载,秦”头会箕敛,以供军费”,即按人头收税(头会)、用畚箕装粮(箕敛),田租、口赋、徭役的综合税率高达”泰半之赋”(超过收入的三分之二)。这种制度虽支撑了秦的统一战争与大型工程,但也埋下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隐患。汉初君臣亲历秦末农民起义,对”赋敛无度则民怨”的教训有切肤之痛。陆贾在《新语》中直言:“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这种对秦制的反思,成为汉代贡赋制度变革的思想起点。

1.2黄老思想的实践基础

面对经济凋敝,汉初统治者选择了”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作为治国纲领。曹参为齐相时,“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文帝”好道家之学”,窦太后更”好黄帝、老子言”。黄老思想强调”治大国若烹小鲜”,反映在财政上就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这种思想与汉初”不能不养民”的现实需求一拍即合,为贡赋制度的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撑。

1.3经济结构的内在需求

汉代的经济基础以小农经济为主。《汉书·食货志》描述理想中的小农生活:“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但现实中,秦末战乱导致”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大量土地抛荒,人口锐减。要恢复经济,必须让农民重新附着于土地,而减轻赋役正是最直接的激励手段。正如贾谊所言:“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二、变革的渐进之路:从奠基到调整的四阶段演进

汉代贡赋制度的变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从高祖奠基、文景调整、武帝转折到昭宣修正的四阶段演进。每一次调整都紧扣时代需求,既有对前朝的继承,更有对现实的回应。

2.1高祖时期:制度奠基(前202-前195年)

刘邦初定天下时,首要任务是稳定政权,贡赋制度的核心是”简法轻税”。据《汉书·高帝纪》记载,高祖五年(前202年)诏:“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半之。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这一政策通过免除赋役吸引流民归乡。同时,田租定为”十五税一”(即收获的十五分之一),较秦代”泰半之赋”大幅降低;口赋方面,对成年人征收”算赋”(每人每年120钱),主要用于军备;对未成年人征收”口钱”(7-14岁每人每年20钱),用于宫廷开支。这些措施虽显粗疏,却为汉代贡赋体系搭建了基本框架。

2.2文景时期:政策调整(前180-前141年)

文景二帝在位期间,是汉代贡赋制度的”优化期”。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前168年)两次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即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十三年(前167年)更”除田之租税”,完全免除田租长达11年。景帝元年(前156年)恢复田租,但固定为”三十税一”,并成为汉代定制。口赋方面,文帝将算赋从120钱减为40钱(《汉仪注》载”文帝时民赋四十”),口钱起征年龄从7岁推迟到8岁(《汉书·贡禹传》载”武帝时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反推文帝时应为8岁)。这些政策的效果立竿见影:《史记·平准书》记载,“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2.3武帝时期:剧烈转折(前141-前87年)

武帝时期,汉代贡赋制度经历了最剧烈的变革。对外连年征伐(如对匈奴的漠南、河西、漠北三大战役)、对内大兴土木(如建上林苑、修昆明池)、加上黄河决口等灾害,财政压力剧增。《汉书·食货志》载:“用度不足,乃榷酒酤,筦盐铁,铸白金,造皮币,算缗钱,税舟车。”

文档评论(0)

nastas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