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清代钱银并行制度分析
引言
走进北京故宫的货币陈列馆,展柜里排列着泛着青黑光泽的顺治通宝、康熙通宝,旁边玻璃罩中则躺着形态各异的银锭——马蹄银、砝码银、腰锭……这些看似普通的金属货币,串联起清代近三百年的经济脉络。钱(铜钱)与银(白银)并行流通的货币制度,不仅是清代经济运行的血液,更是观察传统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窗口。这种“大钱小钱各有用,银钱相倚又相磨”的独特格局,究竟如何形成?钱与银在流通中如何互动?又对普通百姓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将沿着历史的脉络,揭开清代钱银并行制度的真实面貌。
一、历史渊源:从明到清的货币制度传承与演变
清代钱银并行制度并非无源之水,其根基深植于明代货币体系的土壤中。
1.1明代货币制度的铺垫
明太祖朱元璋曾试图推行“大明宝钞”纸币制度,却因滥发导致严重贬值,到明中期已基本退出流通。与此同时,两种金属货币逐渐占据主导:一是自宋代以来长期作为小额交易媒介的铜钱,二是随着海外贸易兴起大量流入的白银。尤其是隆庆开关后,美洲白银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欧洲商人中转等渠道涌入中国,据学者估算,16世纪至17世纪,约3亿两白银流入中国,白银逐渐从“外来贵金属”转变为“国家货币”。到万历年间,“一条鞭法”推行赋税折银,白银正式获得官方认可的货币地位,形成“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的初步格局。
1.2清代的制度确立与调整
清军入关后,面对百废待兴的经济局面,首要任务便是稳定货币体系。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在京师设立宝泉局(隶属户部)、宝源局(隶属工部),开始铸造“顺治通宝”铜钱,明确铜钱为“制钱”,规定每文重一钱(后因铜料紧张,顺治十年增至一钱二分,康熙朝又增至一钱四分),并禁止前代旧钱流通,确立了铜钱的法偿地位。
对于白银,清政府采取“不立法定,顺其自然”的态度——既不强制规定白银的铸造标准(白银始终是称量货币,以“两”为单位,需通过称重、验色确定价值),也不限制其流通范围。这种“默许”实则是对民间长期使用白银习惯的承认。至康熙朝,随着社会经济恢复,白银在土地买卖、大额商货交易、赋税缴纳中占据绝对主导,铜钱则覆盖日常柴米油盐、零星雇工等小额场景,钱银并行的制度框架正式成型。
二、运行机制:钱与银的“分工协作”与“暗潮涌动”
钱与银看似“各管一摊”,实则在流通中形成了复杂的互动网络,这种互动既支撑着经济运转,也暗藏矛盾。
2.1铜钱:国家信用的“小额担当”
铜钱的铸造与流通完全由国家主导,是清政府控制基层经济的重要工具。
从铸造看,中央设宝泉、宝源二局,地方则在各省设铸局(如江苏的宝苏局、浙江的宝浙局),但铸币权高度集中——铜料主要依赖云南铜矿(清代云南铜矿产量占全国90%以上),由官府统一采购、分配;铸钱模具(钱范)由中央颁发,确保形制统一;每炉铸钱数量、铜铅配比(清代铜钱多为铜六铅四合金)均有严格规定。以乾隆朝为例,每千文制钱需用铜11.44斤、白铅8.0斤、黑铅0.36斤,成本约合银1.2两,而千文制钱在市场上可兑换银1两左右(因铜价波动时有变化),政府通过控制铸币成本与面值的差额(即铸息)获取财政收入。
从流通看,铜钱的“势力范围”集中在基层社会。《清稗类钞》记载,乾隆年间北京城内“卖菜者得钱即市油盐,负贩者日取数十钱即可糊口”,一个普通工匠日收入约30-50文,够买2-3升米(每升约10文)。农村集市更是铜钱的天下——买一只鸡50文,卖一斗麦100文,婚丧嫁娶的“份子钱”也多用铜钱凑。清政府还规定,民间田宅交易价在1两以下必须用铜钱,1两以上银钱兼用,从法律上保障了铜钱的流通空间。
2.2白银:市场驱动的“大额纽带”
与铜钱的“官方属性”不同,白银的流通更依赖市场自发力量。
白银的来源主要有三:其一,海外输入——18世纪前,美洲白银通过西班牙、葡萄牙商人持续流入;18世纪后,英国等国为平衡茶叶贸易逆差,也大量输入白银(仅1700-1800年,约4000万两白银流入中国)。其二,国内开采——云南、贵州等地虽有银矿,但产量有限(清代年平均产银约10万两),远不及海外输入。其三,民间窖藏转化——明代以来积累的白银重新进入流通。
白银的使用场景集中于“大进大出”:一是赋税——清代地丁银、关税等主要财政收入均以白银征收(雍正“摊丁入亩”后,田赋基本折银);二是长途贸易——徽商运茶到广东,晋商贩盐至江南,货款结算动辄数百上千两;三是金融借贷——票号、钱庄的存贷款多以白银计,利息也按银两计算。值得注意的是,白银虽无固定面值,却衍生出复杂的计量体系:各地有不同的“平”(称重标准),如北京的“京平”、上海的“规元”、广州的“广平”,一两在不同地区实际重量相差可达3%;还有不同的“色”(含银量),标准银称为“纹银”(含银93.5374%),市面上流通的白银需折算成纹银计价,“倾熔”(将散碎银熔铸成锭)、“贴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AI产品经理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3).docx
- 2025年云计算架构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9).docx
- 2025年城市更新咨询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9).docx
- 2025年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2).docx
- 2025年注册勘察设计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3).docx
- 2025年注册职业卫生评估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2).docx
- 2025年能源管理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3).docx
- 2025年艺术品鉴定评估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3).docx
- AI伦理监督题库及答案.doc
- AI算法偏差的量化检测方法研究.docx
最近下载
- 海南省乡村旅游用地精细化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pdf VIP
- 10kV变压器及高低压柜安装施工方案 - 电气安装工程.docx VIP
-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三角形 练习题.doc VIP
- GST-QKP04型气体灭火控制器检验报告.pdf VIP
- 专题13 看图写话-2022-2023学年二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专项提升(部编).docx VIP
- 北京某养老院居室空间使用调查研究.pdf VIP
- 2023-2024年中国付费自习室行业发展现状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docx VIP
- 2025年九年级数学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四边形中的十字架模型与相似三角形综合问题.docx VIP
- 廉洁文化进校园,廉洁在我心.ppt VIP
- 避免潜在的风险.pdf VIP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