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讲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师用书.docVIP

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讲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师用书.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讲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1.废丞相

(1)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

(2)措施:罢除丞相职位,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2.设内阁

(1)原因:朱元璋废丞相职位,政务集于皇帝一身。

(2)设立: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3)特点: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明神宗实录》记载: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内阁的特点。

提示:内阁仅是供皇帝咨询的内侍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和附属品。

二、军机处与密折制

1.军机处

(1)目的: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2)设立:清朝雍正年间,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后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

(3)特点

①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

③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

④政治决策封闭性明显。

(4)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2.密折制: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1.宦官专权:明代皇帝厌政,将批红之事交给司礼监秉笔太监代办,这为宦官专权提供了方便。宦官有了参与政事的机会,进而造成宦官专权局面。宦官擅权乱政是皇帝授权的结果,也是利用宦官牵制内阁的产物。

2.特务统治:明代为了确保臣下绝对忠心,利用特务手段侦察臣僚私下言行,设立厂卫机构,监视侦察官民行为,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受皇帝直接领导。

3.八股取士:明清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故名八股取士。明清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1.目的: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基本原则

(1)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3.措施

(1)设理藩院主管边疆和民族事务。

(2)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

(3)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4.作用: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在边疆,清朝由中央设辖区,委派重臣,如设奉天、吉林、黑龙江及在外蒙古设乌里雅苏台、在新疆设伊犁5个将军辖区,但伊犁将军一直待在中原,在西藏、西宁设办事大臣辖区,蒙古则采取盟旗制,连同内地18省,全国共为26个政区。

清代边疆治理的特色是什么?

提示:边疆因俗而治;具有民族特色;突出满洲地位。

1.君主专制的强化

康雍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中枢秘书机构也发生了变化。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

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2.疆域的奠定

(1)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

(2)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第二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3)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1689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1.明朝政治制度的创新

废丞相、罢中书省,是明初政治体制的一个重大变革,也是朱元璋立法创制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以上创制,明朝的国家体制形成了以下格局:“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这里的朝廷就是皇帝,已不同于“宋朝皇帝加宰执等于朝廷”的政治概念。

——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思维激活]明朝废丞相、罢中书省,这一制度的变革反映出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折射出我国封建社会晚期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现象。

2.明清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定型

明清时期,在元朝所开创的空前大一统的基础上,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步定型。受此政治局势的影响,明清两部官修正史——《元史》和《明史》的民族史撰述表现出四个值得注意的特征:第一,不为统一的多

文档评论(0)

189****324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