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导游词完整版.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山陵导游词

——谒陵明志,天下为公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南京钟山风景区的核心圣地——中山陵。这里长眠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今天,我将带您走进这座“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感受其磅礴气象与深刻寓意。

一、序篇:伟人长眠之地——中山陵的历史地位

(在博爱广场或停车场集合时讲解)

“南京自古帝王州,钟山龙蟠气象雄。”中山陵选址于紫金山(钟山)南麓,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依山而建,坐北朝南。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遵照其“归葬紫金山”的遗愿,1926年动工,1929年建成。

核心意义:

历史选择:中山先生与南京渊源深厚——1912年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精神象征:陵墓设计公开征稿,吕彦直方案以“警钟长鸣”寓意“革命尚未成功”脱颖而出,象征唤醒民族的精神丰碑。

二、中轴线游览详解:建筑中的革命哲学

第一站:博爱坊——天下为公的起点

(步行至陵门入口处)

眼前这座三门冲天石坊,高11米,上书孙中山手迹?“博爱”?二字。

讲解重点:

“博爱”是先生毕生倡导的核心思想,源自儒家“仁爱”与西方民主精神的融合。

石坊结构:花岗岩建造,四柱象征“民族、民权、民生、民主”(引申三民主义发展)。

第二站:墓道——松柏苍翠的朝圣之路

(沿墓道缓行)

这条长480米、宽40米的墓道,两侧雪松桧柏参天而立。

设计深意:

雪松:原产喜马拉雅,象征先生胸怀天下;

台阶分段:墓道平缓,喻示革命之路虽远,行之则至。

第三站:陵门——青天白日耀千秋

(抵达陵门前平台)

三拱门石构建筑,门额镌刻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

符号解读:

青琉璃瓦:象征苍天,呼应国民党党旗“青天白日”;

铜门:门扇刻梅花(民国国花)与门钉,共96颗,寓意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疆土。

第四站:碑亭——无字之碑的深意

(进入碑亭)

亭中矗立高9米的花岗岩巨碑,上书:

“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为何无生平事迹?

设计者吕彦直认为:“先生之功业,文字难书,留白以示其无量。”

政治背景:1927年国共分裂,碑文回避评价争议。

第五站:392级台阶——革命征程的隐喻

(仰望祭堂前台阶)

眼前这392级台阶,分10段平台,远望如天梯,近观仅见平台不见台阶。

数字玄机:

392级:象征当时中国?3.92亿同胞;

8个平台:代表三民主义、五权宪法(3+5=8);

登顶回头:俯瞰只见平台不见台阶,寓意“革命之路坎坷,回首已成坦途”。

(提醒:登阶时建议“走台阶不跑平台”,感受“革命之艰辛”)

终点:祭堂与墓室——精神不朽的圣殿

(祭堂前平台集合,强调肃静)

祭堂外观:

重檐蓝瓦,融合中式屋顶与西式墙体,象征“中西合璧”的建国思想;

门楣刻?“民族”“民权”“民生”?六字,三扇拱门代表三民主义。

祭堂内部:

中山先生坐像:日本雕塑家高琪按遗体面容雕刻,底座浮雕述其生平;

穹顶青天白日徽:365颗星芒,寓意“光明普照全年每一天”;

墓室圆形穹顶:马赛克镶嵌国民党党徽,体现“以党治国”理念。

墓室瞻仰(重点提示):

汉白玉圹内安放孙中山卧像(捷克雕塑家作品),真身深埋地下5米紫铜棺中;

绕行方向:请沿顺时针缓步静默,以示对先生“永续轮回”精神的尊崇。

三、尾声:精神传承与时代回响

(返回博爱坊或指定集散点总结)

“一座中山陵,半部民国史。先生虽逝,但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嘱托仍回荡钟山。今日我们谒陵,不仅是缅怀一位伟人,更是传承一种精神:

博爱——跨越隔阂,仁者爱人;

天下为公——以民为本,大公无私;

振兴中华——民族复兴,吾辈当强!

愿先生长眠之地,永为唤醒民族魂的圣地!”

文档评论(0)

19980417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