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护的“人面桃花”诗与孟綮诗本事小说〔349〕.docxVIP

崔护的“人面桃花”诗与孟綮诗本事小说〔349〕.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崔护的“人面桃花”诗与孟綮诗本事小说〔349〕

一、崔护其人及其《题都城南庄》诗解读

崔护〔772—846年〕,字殷功,博陵人,贞元12年〔796年〕进士,历任京兆尹、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唐代著名诗人,《全唐诗》录其诗6首,诗语清新,风格婉丽,尤以《题都城南庄》为佳,堪称经典。

崔护

《题都城南庄》,俗称“人面桃花”诗,全诗为: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全诗可翻译为:

去年的今日,就在这一家的门口,

那红润的人面与桃花相映,分外绯红。

今日再来,那美丽的姑娘不知去了哪里,

只有桃花依旧含着笑,怒放在春风之中。

游春至都城南庄

这是一首七绝,全诗以“人面、桃花”为意象,采用追述的手法,由今思昔,通过一前一后、相互依存的两个场面,描写了一个失落的爱情故事,语言生动自然,情节曲折回环,意象鲜明,意境凄美,令人感伤。

诗人先写去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描写第一个场景,写游春遇艳。

诗一开篇,即以“去年今日”与“此门中”,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语言精准、语气肯定,强调印象深刻、记忆确凿,可见事件美好、刻骨铭心。

为什么呢?因为“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就是说,当时“此门中”的景象,实在太美好了,你看吧:首先,诗人采用借代法,以少女最光彩照人的“人面”,来借代妙龄少女本人,出色地突出了少女最可爱的美丽面容,令人心动,这是此诗的第一个艺术特点;

接着,诗人又用正面衬托法,写人花互衬,交相映照,更加突出了少女的美及其影响,不能不令人心动,这是此诗的第二个艺术特点:春风拂煦,桃花盛开,花枝上靠着一位美丽的少女,少女的青春容颜,在绯红的桃花映衬下,显得更加娇艳生动、光彩照人了;同时,青春少女的存在,也使灼灼桃花充满了灵动的生命气息,这个时候,她俩不是并列的,而是“相映红”,既互为陪衬,又争艳斗胜,让整个场景都显得娇艳灿烂,美不胜收。

这是人花交映、情境相融的场景,这是这位美丽少女最灿烂动人,然而也是暂短的美好瞬间的画面。诗人就是以这样的特定画面,来表达自己的这次惊艳邂逅、一场青春美梦。这样的描写,不仅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更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出铺垫。

再接着,诗人又写今年,描写第二个场景,写重游不遇。在“人面不知何处去”句中,诗人以“不知”二字道出了残酷的物是人非的现实,透露出无限的茫然与失落。

而在“桃花依旧笑春风”句中,再以拟人的自然物来反衬感伤,“春风、桃花”依然是欢愉的,又用“笑”字以乐景反衬哀伤,则更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感伤。

联系前一场景,当诗人与少女在桃花下相遇时,她的美因他的凝视而被照亮、被定义了;可是,当她离去,她的美在后一场景、在他的世界里,也随之而湮灭了。这表明了美的易逝:美只是主客体相遇的产物,一旦彼此分离,美也就不复存在了。

以杯水至,设床命坐

二、《题都城南庄》的故事寓意与社会影响

这首诗能成为经典,是因为诗人以精彩的借代与正反衬托法,描写了一个少女“在场与不在场”的错过重逢的人生经历,又以简洁的“人面桃花,物是人非”感伤意象,精准地捕捉到了“回头望去美好已成过去”的这种普通而又深刻的悲伤,道出了一个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人生体验: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偶然遇到了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有意去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生动凄美,令人感伤。

人面桃花相映红

其实,这首诗的深层内涵,又涉及到哲学的时空命题,表达了人生无常的哲理诗。诗中,以简洁优美的语言“人面桃花”,探讨了时间与存在、记忆与失去的永恒主题,其魅力在于诗人将人生最常见、最普通,而又是最巨大的遗憾,浓缩于明媚桃花与缺席人面的时空裂缝之中,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而为之怦然心动,却又黯然伤神。

在现代汉语中,此诗已成为常用典故和成语,“人面桃花”可直接形容少女的娇艳美貌,但其背后也往往带有一丝对美好易逝、人生无常的微妙感叹。

在流传过程中,“人面桃花”意象和故事,又被后人不断引用、改编与再创造。在改编的作品中,有人又为诗人那段人生遗憾,补写一个神奇的圆满结局,满足了世俗对圆满的向往,让悲剧变为悲喜剧。

送之门,如不胜情

三、孟綮《本事诗·人面桃花》故事原文

唐代文学家孟綮〔qǐ〕,在他的小说《本事诗》情感篇中,记载了《人面桃花》的诗本事,并补写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原文为:

博陵崔护,姿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一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并萃,寂若无人。

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依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之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顾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

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5****99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