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历史全国I卷真题试卷(含答案).docxVIP

2025高考历史全国I卷真题试卷(含答案).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高考历史全国I卷真题(含答案)

1.考古学家在良渚古城遗址发现一条距今约5000年的拦洪坝,其夯土中掺入稻壳、竹片,并采用“草裹泥”技术。这一发现最能说明

A.良渚先民已掌握原始文字

B.稻作农业支撑大型公共工程

C.长江流域出现青铜农具

D.早期国家赋税制度成熟

2.西周《曶鼎》铭文记载,曶用“匹马束丝”从贵族限处换取五名奴隶,并订立契约。该史料可直接用于研究

A.礼乐制度的等级色彩

B.土地国有制的瓦解

C.早期商品交换与契约

D.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

3.春秋时期,楚国“书社”将户籍、田亩、兵赋合编一册;晋国“被庐之法”按田亩征赋。这些举措的共同影响是

A.强化世卿世禄制

B.推动县制取代分封

C.扩大国家赋税基础

D.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

4.汉武帝元封年间,桑弘羊主持“均输”:郡国将贡物折为低价商品,运至高价地区出售,利润归中央。该政策旨在

A.抑制豪强土地兼并

B.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控制

C.推广铁犁牛耕技术

D.促进丝绸之路对外贸易

5.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地主“以正月上辛,祠门户,祈谷实;二月,可种粟;三月,可种瓜”。材料反映

A.田庄经济自给自足

B.江南地区稻麦复种

C.租佃关系普遍化

D.曲辕犁已推广全国

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诏“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又令“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这些改革

A.奠定行省制度基础

B.推动门阀士族形成

C.促进北方民族交融

D.导致均田制迅速崩溃

7.唐开元年间,长安西市“胡姬酒肆”林立,波斯、大食金币流通。这可用以佐证

A.市坊制度彻底瓦解

B.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C.白银成为法定货币

D.陆上丝路贸易繁荣

8.北宋王安石设“市易务”,以官钱收购滞销货物,价涨时出售;苏轼批评其“与商贾争利”。该争议反映

A.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

B.新旧党争的政治化

C.政府干预市场的边界

D.科举取士名额之争

9.元代《至元新格》规定,驿站“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渴则有饮食”。这一制度

A.促进行省间信息传递

B.推动纸币“交子”发行

C.强化四民等级秩序

D.导致海外贸易萎缩

10.明中后期,江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景德镇“工匠佣力,众以万计”。这些现象表明

A.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海禁政策严格执行

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11.清初,顺治帝赐西藏五世达赖金册金印,确立“册封”制度;康熙帝派驻藏大臣。这些举措

A.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B.强化对西藏主权管辖

C.设置伊犁将军辖区

D.开放山海关移民东北

12.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奏称:“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为此,他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筹建北洋水师

C.颁布《资政新篇》

D.签订《南京条约》

13.1898年,总理衙门奏设“矿务铁路总局”,颁布《矿务铁路公共章程》,允许华商、洋商附股。该措施

A.标志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推动清末新政全面展开

C.缓解甲午战后财政危机

D.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

14.1905年,清政府诏废科举,随后“学堂、学会、报馆,如雨后春笋”。这反映

A.戊戌变法目标实现

B.传统士人阶层消失

C.近代教育体制确立

D.新文化运动兴起

15.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条款

A.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B.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C.赋予总统独裁权力

D.宣告帝制终结

16.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共产党》月刊,翻译《共产党宣言》。这些活动

A.标志国共合作形成

B.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C.确立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D.促成黄埔军校创办

17.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贵州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取消博古、李德军事指挥权。该会议

A.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B.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

C.宣布建立抗日根据地

D.通过《八一宣言》

18.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抗战将经历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阶段。该著作

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驳斥“亡国论”“速胜论”

C.提出新民主主义纲领

D.确立社会主义改造方针

1

文档评论(0)

189****1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