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城市商业发展研究.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城市商业发展研究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脉络中,唐宋时期无疑是最具转折意义的阶段。从唐代“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规整市坊,到宋代“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的繁荣市井,城市商业的面貌发生了从制度约束到自由生长的深刻变革。这种变革不仅改写了城市的空间格局,更孕育了市民阶层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国古代商业文明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一、唐代城市商业:制度框架下的有序生长

1.1市坊制度的形成与运作逻辑

唐代城市商业的发展,始终被“市坊分离”的制度框架所规范。这种制度源于西周以来“前朝后市”的空间传统,经秦汉“里市分设”的实践,至唐代形成严密的管理体系。以长安为例,全城被划分为108个坊(居民区)和东西二市(商业区),坊有坊墙、坊门,昼开夜闭;市有市墙、市门,交易时间严格限定为“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这种设计背后,既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具象化,也是维护城市秩序的现实需求——毕竟在人口超百万的国际都会中,无序的商业活动可能引发治安隐患。

1.2长安与洛阳:国际都会的商业样本

作为帝国双都,长安与洛阳的商业繁荣最能体现唐代城市的“制度性活力”。长安西市占地约1600亩,南北长1031米,东西宽927米,四周设八门,市内“井”字形街道将市场分为九区,每区四面临街。据《长安志》记载,西市有“二百二十行”,从丝绸、瓷器、茶叶等大宗商品,到胡琴、香料、波斯锦等异域奇珍,应有尽有。波斯邸、珠宝行、药肆、酒肆的招牌在阳光下闪烁,驼铃声中,大食商人的商队载着玛瑙,粟特胡商的驼峰上堆着琉璃,与中原的绢帛商队在十字街口相遇。洛阳南市更因大运河之便,“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来自江南的青瓷、巴蜀的蜀锦、岭南的象牙在此集散,形成“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的盛景。

1.3商业活动的边界与局限

尽管唐代城市商业已呈现国际化特征,但其发展始终被制度严格框定。首先是空间限制——除东西市外,坊内禁止设店,直到中唐才出现“侵街”现象;其次是时间限制——“暮鼓晨钟”下,夜市仅在元夕等特殊节日被默许;再者是身份限制——商人户籍单列“市籍”,科举入仕受限,甚至在服色上规定“不许乘马,不得衣黄”。这种种约束,使唐代城市商业更像被精心修剪的盆栽,虽精致却难脱“体制内”的拘谨。

二、宋代城市商业:突破与重构的革命性转变

2.1市坊制度的瓦解:从“围墙”到“街巷”的跨越

入宋以后,城市商业的最大变革莫过于市坊制度的崩溃。这种崩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侵街—默许—合法化”的渐进过程。北宋初年,汴京(今开封)仍沿用唐代坊制,但随着人口激增(真宗时已超百万),“侵街”现象愈演愈烈:店铺突破坊墙向街面延伸,酒楼茶肆在御街两侧林立,甚至连皇家道观“宣德楼前”也出现了卖药、卖卦的摊子。面对这种趋势,政府从最初的“屡禁不止”转为“以税代禁”,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下诏:“京城衢巷狭小,宜令开封府广之”,实际上承认了商业活动对空间的占用。至仁宗景祐年间(1034-1038年),“坊”的名称逐渐消失,代之以“厢—坊”的二级管理,商业活动彻底融入城市街巷。

2.2汴京与临安:市民社会的商业图景

汴京的商业繁荣,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留下了鲜活注脚。御街两侧,“自宣德楼一直南去,约阔二百余步,两边乃御廊,旧许市人买卖于其间,自政和间官司禁止,各安立黑漆杈子,路心又安朱漆杈子两行,中心御道,不得人马行往,行人皆在朱杈子外。杈子内有砖石甃砌御沟水两道,宣和间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梨杏,杂花相间,春夏之间,望之如绣”。但更动人的是市井深处的烟火气:州桥夜市“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熝肉、干脯……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马行街“夜市比州桥又盛百倍,车马阗拥,不可驻足,都人谓之‘里头’”;潘楼东街巷“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临安(今杭州)作为南宋都城,商业更盛,《梦粱录》载其“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早市“卖早市点心者,如煎白肠、羊鹅事件、糕、粥、血脏羹、羊血、粉羹之类”,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甚至出现了“顶盘担架卖市食者,至三更不绝”的全天候商业。

2.3商业形式的创新:从“物物交换”到“信用经济”

宋代城市商业的突破,不仅体现在空间与时间上,更体现在商业形式的创新。首先是货币革命——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北宋四川地区诞生,最初由16家富商联合发行,后收归官办,“以铁钱为本,界以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缗为额”,极大便利了大额交易。其次是商业组织的专业化——出现了“行”“团”等行会组织,如汴京的“肉行”“鱼行”“果子行”,临安的“鲜鱼团”“蟹行”“花团”,行会不仅协调价格、规范质量,还承担向政府纳“免行钱”的职责。再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甜甜微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好好学习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5年09月06日上传了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