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学《应用中文》专业题库—— 古代汉语文本的阅读与研究分析.docxVIP

2025年大学《应用中文》专业题库—— 古代汉语文本的阅读与研究分析.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大学《应用中文》专业题库——古代汉语文本的阅读与研究分析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简述“无”与“有”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结合上下文,谈谈作者认为“常无欲”和“常有欲”对于体悟“道”有何不同作用。

2.分析这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它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二、

阅读《论语·学而》中的片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学而时习之”中的“时”字如何理解?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的乐趣体现在哪些方面?

2.曾子的“三省吾身”具体指哪些方面?这种自我反思的精神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哪一方面的价值?请结合所学谈谈你的理解。

三、

阅读下列唐诗,回答问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诗歌前四句描绘了草原怎样的景象?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寓意。

2.诗歌后四句是如何将草的意象与送别之情联系起来的?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首诗主旨的理解。

四、

阅读下列宋词,回答问题。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字的?请结合具体词句进行分析。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千古名句。请分析这三句词是如何将抽象的“销魂”之愁具象化、形象化的?其中“人比黄花瘦”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五、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甲)夫战,勇气也。夫鼓之而进,鸣金而退,视死如归,犹可胜也。今由败绩,是吾不如也。然此非孟明视之罪也。

(乙)臣事君,犹子事父,子为父死,无所恨。臣为君死,无所恨。

(丙)管仲相齐,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1.(甲)段文字出自《左传·庄公十年》,是曹刿对鲁庄公说的。请结合《曹刿论战》全文,分析曹刿认为鲁国能够“战”并最终获胜的关键条件是什么?文中“此非孟明视之罪也”体现了曹刿怎样的识人用兵之道?

2.(乙)段文字体现了怎样的忠君思想?与(甲)段中曹刿所强调的“勇气”和“取信于民”相比,其侧重点有何不同?

3.(丙)段文字是《史记·管晏列传》中的记载。请分析这段文字是如何通过列举管仲的功绩来突出其历史作用的?其中“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六、

某学者在研究某篇先秦散文(如《孟子》、《庄子》等)时,发现其中关于“义”的论述贯穿始终,并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他计划撰写一篇论文,题目暂定为《(具体篇名)中“义”思想的阐释与当代价值探析》。请根据此研究主题,回答以下问题。

1.在你所了解的先秦诸子思想中,儒家和道家(或其他主要流派)对于“义”或相关概念(如“道”、“仁”)有何不同的理解?

2.简述进行古代文献研究(如本研究主题)通常需要遵循哪些步骤或原则?在进行这项关于“义”思想的研究时,你认为可能遇到哪些主要的困难或挑战?

3.结合你所学的古代汉语文本阅读与研究方法,提出几种可能的研究视角或分析路径,以帮助该学者更好地完成其论文。

试卷答案

一、

1.“无”指“道”的本体,是天地万物生成之前的混沌、虚静状态;“有”指“名”,是具体存在的万物及其名称。作者认为“常无欲”能让人心境虚静,从而体悟“道”的微妙本体;“常有欲”则易使人被具体事物牵绊,只看到万物的表象边界。解析思路:理解“无”与“有”在道家思想中本体与现象的关系,分析“无欲”与“有欲”对认识深度的不同影响。

2.语言表达特点:运用对偶、排比,句式简练,富有哲理。例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通过对偶和否定,强调“道”与“名”的超越性;“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运用排比和对偶,揭示“无”与“有”的本源意义。解析思路:分析句式特点(对偶、排比),结合内容解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语言的节奏感、表现力以及哲学论证的力度。

二、

1.“时”指按时、时常。“学而时习之”的乐趣在于通过实践巩固所学(时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不亦说乎),以及与朋友交流学问、互相砥砺(有朋自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