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唐代中书省职能演变
一、制度溯源:中书省的前世今生
要理解唐代中书省的职能演变,首先得回溯其制度渊源。这个在唐代政治舞台上执掌王言的核心机构,并非突然出现的新鲜事物,而是经历了数百年的制度沉淀。
早在东汉时期,宫廷内已有”中尚书”一职,负责传递皇帝与外朝的文书,这便是中书省的最早雏形。魏晋南北朝时,政权更迭频繁,为了加强皇权对行政的直接控制,各政权纷纷设立”中书省”,逐渐从内廷秘书机构向中枢决策机构过渡。比如曹魏设中书监、令,“掌赞诏命,记会时事”;南朝梁陈时期,中书舍人开始参与起草诏令,甚至”专断政务”,这些都为唐代中书省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隋朝统一后,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隋称内史省)与门下、尚书并列为中央最高政务机构。但隋朝国祚短促,三省职能尚未完全理顺,中书省更多是执行皇帝意志的”笔墨机关”。直到李唐王朝建立,经过高祖、太宗两朝的精心调试,中书省才真正成长为”佐天子执大政”的核心部门。
二、初唐奠基:三省制衡下的”王言中枢”
2.1机构设置与核心职能的确立
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颁布《武德令》,正式明确中书省的编制与职能:设中书令2人(正三品)为长官,中书侍郎2人(正四品上)为副贰,下置中书舍人6人(正五品上)、主书4人、录事2人等属官。其中最关键的职位是中书舍人,他们直接负责诏令起草,史载”凡诏旨制敕、玺书册命,皆起草进画”。
初唐的中书省,核心职能可概括为”掌制令决策”。具体来说包括三大任务:其一,起草皇帝诏令,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职能;其二,参与国家重大决策,如官员任免、战争征讨、财政预算等,需由中书省提出初步方案;其三,监督门下省的封驳,对门下省退回的诏令进行修改或解释。
2.2“五花判事”:集体决策的制度创新
贞观年间,唐太宗针对中书省”一人执笔易生偏失”的弊端,推行”五花判事”制度。所谓”五花”,是指六位中书舍人各执己见,对同一诏令草案分别提出修改意见,“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这些不同意见汇总后,由中书侍郎、中书令审核,再呈送皇帝定夺。
这个制度设计充满智慧。笔者曾在《贞观政要》中读到这样一个案例:贞观三年(629年),太宗欲征发18岁男子入伍,诏令初稿由舍人王某起草。其他五位舍人分别提出异议:有的认为”丁男不足当以他策补之”,有的指出”农时征兵恐误农耕”,还有的引用《礼记》“二十冠而始役”的古训。最终太宗采纳众议,将征兵年龄调整为21岁。这种”集思广益”的决策机制,让中书省不仅是诏令的”起草机器”,更成为国家政策的”智囊中枢”。
2.3三省制衡的理想状态
初唐的政治设计中,中书省与门下、尚书形成”起草-审核-执行”的闭环: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尚书主执行。这种制衡在《唐六典》中有清晰记载:“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复奏而施行之;小事则署而颁之。”也就是说,重要诏令必须经过门下省审核,若门下认为”不便”,可以”涂归”(修改后退回),称为”封驳”。
比如贞观四年(630年),太宗命重修洛阳宫,中书省起草诏令后,门下省给事中张玄素立即封驳:“今日财力,何如隋世?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恐甚于炀帝!”太宗不仅接受谏言,还重赏张玄素。这种”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的制衡机制,让初唐的中书省既保持了决策的专业性,又避免了权力的过度集中。
三、盛唐调整:从”制衡”到”集权”的转向
3.1玄宗朝的行政效率需求
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随着疆域扩大、人口增长,国家事务日益庞杂。原有的三省制衡机制虽然稳妥,但效率低下——一份诏令往往要经过中书起草、门下封驳、中书修改、再呈皇帝的反复流程,有时甚至”旬月不决”。这种情况在处理紧急军务(如对吐蕃的战争)、赈灾救荒时尤为突出。
唐玄宗是个务实的皇帝,他需要一个更高效的中枢机构。于是,原本作为”平衡器”的中书省,开始被赋予更多权力。史载开元十一年(723年),玄宗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下设五房(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直接对应六部事务。这一改革意味着,中书省从单纯的”诏令起草机构”,转变为”决策-执行”一体化的中枢政务中心。
3.2中书令的权力膨胀
在效率优先的导向下,中书令的地位急剧上升。初唐时,中书令与侍中(门下省长官)、尚书左右仆射同为宰相,“共议国政”。但到了开元时期,中书令逐渐成为”首席宰相”。比如张说担任中书令时,不仅主持起草诏令,还直接参与吏部选官、兵部调兵;李林甫为相时,“专掌枢衡”,甚至可以绕过门下省直接发布”墨敕”(皇帝用墨笔书写的非正式诏令)。
这种变化在具体案例中尤为明显:天宝年间,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其任命流程并未经过门下省封驳,而是由中书令李林甫”面奉御旨”后直接草诏。这固然提高了行政效率,但也埋下了权力失衡的隐患——当中书令集决策、起草、部分审核权于一身时,三省制衡的初衷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3D打印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0).docx
- 2025年BIM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6).docx
- 2025年ESG分析师认证(CESGA)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7).docx
-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法考)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2).docx
- 2025年注册测量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5).docx
- 2025年注册地质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0).docx
- 2025年注册给排水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1).docx
- 2025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5).docx
- 城际铁路合作合同.docx
- 出口信保服务合同.docx
最近下载
- 钢结构吊装专项施工方案(技术方案).doc
- 中国成人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05S804:矩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pdf VIP
- 01-泌尿系统疾病总论.ppt VIP
- 物理治疗学神经生理疗法Bobath技术.docx VIP
- Unit 3 My favourite food Lesson 2 Happy birthday, Amber! 单元教学设计 粤教沪外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docx
- Andrews分析法诊断正畸.pptx
-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2.doc VIP
- 2025年湖北省遴选面试真题及答案大全解析.docx VIP
- DB11T 1832.15-2022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15部分:通风与空调安装工程 conv.docx VIP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