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老子》四章+《五石之瓠》整合学习+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VIP

【高中语文】《老子》四章+《五石之瓠》整合学习+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循“道”观物——《老子四章》与《五石之瓠》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孔子去,谓弟子日: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增。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史记》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文体知识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怎样理解第十一章的“有”“无”?“有”和“无”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无”让“有”发挥作用。正如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了车子的作用;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具备器皿的作用;有了门窗四壁的空的部分,才有了房屋的作用。2.本章是如何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的?比喻论证、类比论证3.老子的观点与成语“无中生有”的含义是否相同?老子推崇“顺应自然”:通过“有”“无”的平衡,实现事物的自然价值;成语指向“事实层面”:从不存在的事物中捏造、虚构出存在的事物思考探究

有无相生、对立统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一般人:只看到“实”和“有”及其作用,忽略另一面空”和无”的作用;只会利用“有”,不知“有”的功用是“无”造就而成。老子:把“无”的作用突显出来,论述有无”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没有“无就无所谓有”老子对“有”和“无”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思考探究

参考示例1:现在有些人想要的东西太多,太在意有”,去占有,去拥有,大享有,而恰恰忘记了“无”的作用。各种欲念把心都装满了,所以生活会很焦虑,很痛苦。人的一生不能一直都想“有”,还一定要有无”。如果换个角度把心放空,去掉杂念私欲,做什么事情都刻意给自己的心灵留有空间,留有余地,留出无”。之后你会发现,原来生活中没有多余的有形物质,人生会变得更轻松美好。参考示例2:“留白”的审美视角、“不争”的处世智慧把老子有无的辩证关系放在日常生活中,请你围绕读书、交友、审美等方面谈谈该如何对待有和无呢?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本章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从反面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做人不要“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而要谦虚、谦让。做人不要“企立”“跨行不要主观妄为,而要遵循遵循自然规律,顺“道”而行。

以经解经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第四十五章】天下最完满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有欠缺,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哀竭的,人下最充实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空虚没有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笔直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弯曲的,最灵巧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像足不善言辞的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第二十二章】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我夸耀,反能有功;不自高自大,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人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确实能仅人得到保全,回归大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写了什么内容?强调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为一组,强调人欲知人,必先自知,人欲胜人,必先自胜,故以“自知”自胜”为立身之本。如果对已经达到的境界(自知、自胜的程度)感到知足,可称得上富有,但精益求精、强劲奋进才称得上有(求道的)意志。那些知足者不失其所”,可以立身长久;但强行者求道不息,身死道存,与道同在,才称得上寿”,即不朽。(参见饶尚宽译注《老子》,中华书局年2006版: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思考探究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

文档评论(0)

xftxxy5089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个从事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