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气候变化下的农产品风险管理体系
引言:当“靠天吃饭”遇上气候之变
清晨五点,张叔蹲在田埂上抽着旱烟,望着自家玉米地里蔫头耷脑的叶子直叹气。前阵子连续半个月的高温,把刚抽穗的玉米烤得像被火燎过,原本能收thousand斤的地,现在怕是要打对折。“小时候哪见过这样的天?”他掐灭烟头,“以前说‘七月流火’是凉快,现在七月的日头能把人晒脱皮。”张叔的困惑,正是当下全球气候变化给农业带来的最直观冲击——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灾害规律紊乱、农产品生产的不确定性陡增。
据相关统计,近二十年全球农业气象灾害发生频率比前三十年高出40%,干旱、暴雨、低温冻害等“老问题”呈现出更强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台风路径异常、区域性强对流天气增多等“新挑战”又不断涌现。对于占全球就业人口25%的农业从业者而言,气候变化不仅关乎一季的收成,更威胁着家庭生计、市场供应乃至国家粮食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一套科学、系统、可操作的农产品风险管理体系,已从“可选方案”变为“必答题”。
一、气候变化对农产品的多维冲击:风险源的重新识别
要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首先需厘清气候变化带来的具体风险类型与作用机制。与传统农业灾害不同,当前的气候风险呈现出“复合性”“长期性”“区域差异性”三大特征,如同多面棱镜折射出复杂的影响网络。
1.1生产端:产量波动与质量退化的双重压力
极端温度对作物生长周期的干扰最为直接。以水稻为例,抽穗扬花期若遭遇连续35℃以上高温,空秕率会上升20%-30%;而灌浆期低温(日均温<20℃)则会导致籽粒充实度下降,千粒重减少。2022年我国南方某省遭遇历史罕见持续高温,当地中稻平均减产达15%,部分地块甚至绝收。
降水异常的影响更具隐蔽性。一方面,暴雨引发的洪涝会直接冲毁农田、浸泡作物根系;另一方面,干旱导致的土壤墒情不足,会迫使作物提前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果实发育不充分。更棘手的是“旱涝急转”现象——前半月还在抗旱抽水,后半月就因暴雨排水不及,这种剧烈的水分条件变化,往往让农户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
此外,气候变化还加剧了病虫害的蔓延。温度升高使害虫越冬存活率提高,发育周期缩短,原本一年三代的螟虫可能变成四代;降水异常导致田间湿度失衡,稻瘟病、锈病等真菌性病害的爆发频率显著增加。云南某烟区曾因连续阴雨引发赤星病,单季损失超千万元,烟农不得不砍掉整片烟田改种其他作物。
1.2流通端:供应链断裂与价格波动的连锁反应
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流通链条,对温度、湿度、运输时效高度敏感。2021年某沿海省份台风登陆时,正值荔枝上市旺季,3天的强降雨导致果园道路中断,500吨新鲜荔枝因无法及时运输而腐烂,产地收购价从每斤8元暴跌至2元,而销地市场却因供应短缺涨到15元。这种“产地卖难、销地买贵”的现象,本质上是气候灾害引发的供应链断裂。
更值得关注的是长期气候变化对区域生产格局的重塑。北方某传统小麦主产区因年均降水量减少15%,近十年间小麦种植面积缩减了20%,部分地块改种耐旱的马铃薯;而东北部分地区因积温增加,原本只能种一季稻的区域开始尝试“玉米-大豆”轮作。这种生产布局的调整,虽然是适应性选择,但也带来了品种适配性差、技术储备不足等新问题,进一步放大了流通环节的不确定性。
1.3主体端: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脆弱性差异
在风险承受能力上,小农户与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存在显著差异。小农户通常种植规模小、资金储备少,灾害发生后往往缺乏购买补种种子、雇佣机械的能力。河南某村的王大娘,去年因暴雨冲毁了0.8亩菜地,想重新翻耕却没钱租旋耕机,只能用铁锹人工翻地,耽误了最佳种植期,全年收入减少60%。
新型经营主体虽然抗风险能力更强,但由于经营规模大、产业链延伸长,一旦受灾损失绝对值更高。山东某农业合作社流转了2000亩土地种植大棚蔬菜,去年冬季遭遇罕见寒潮,120个大棚被积雪压垮,直接经济损失超300万元。更麻烦的是,原本与超市签订的供应合同无法履约,还需支付违约金,企业信用受损带来的间接损失难以估量。
二、农产品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逻辑: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传统“灾来救灾、灾后补损”的碎片化应对模式已难以为继。新的风险管理体系需要遵循“全周期管理”理念,覆盖“风险识别-预警预防-应急处置-恢复重建-能力提升”的完整链条,同时强调政府、市场、社会、农户的多元协同。
2.1核心理念:从“对抗自然”到“与自然共生”
传统农业风险管理往往强调“征服自然”,比如修建高坝水库对抗干旱,大规模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但气候变化背景下,这种“对抗式”思维暴露出局限性——水库可能因极端暴雨超过设计容量而溃坝,农药滥用会破坏生态平衡反而加剧病虫害。
新的理念更注重“适应性管理”: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改良品种、优化农艺措施等方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