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音乐文化的社会功能.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音乐文化的社会功能

站在开封城的朱雀门外向北望,大相国寺的飞檐在晨光中若隐若现,隔壁瓦舍里传来婉转的唱词——“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是北宋徽宗宣和年间一个普通的清晨,却也是中国音乐史上最具生命力的时刻。从宫廷雅乐的钟磬齐鸣,到勾栏瓦舍的弦管嗷嘈;从文人书斋的琴箫和鸣,到乡野村社的鼓乐喧阗,宋代音乐如同一张细密的文化网络,将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的脉络紧密编织。这种看似无形的艺术形式,实则承担着远超审美范畴的社会功能,成为维系宋代社会运转的重要文化纽带。

一、政治整合:礼制秩序的声音注脚

宋代统治者对音乐的政治功能有着清醒的认知。太祖赵匡胤初定天下时,便命窦俨”考正雅乐”,太宗赵光义更亲自”制九弦琴、五弦阮”,这种对音乐的重视绝非偶然。在”郁郁乎文哉”的宋代,音乐被视作”礼”的有声延伸,是构建和维护政治秩序的重要工具。

1.1祭祀雅乐:天地人神的沟通媒介

在南郊圜丘的冬至祭天仪式上,十二架编钟依次鸣响,乐工们手持龠翟,随着《高安》之乐的节奏起舞。这种延续自《周礼》的雅乐体系,在宋代被赋予更强烈的政治象征意义。据《宋史·乐志》记载,当时的雅乐”以十二律吕旋相为宫”,每一个乐调的选择都对应着特定的祭祀对象:祭天用”圜钟为宫”,祭地用”函钟为宫”,祭祖用”黄钟为宫”。这种严格的乐律规范,本质上是通过声音的秩序强化”天-地-人”的等级秩序。

政和三年(1113年),徽宗命刘昺等人重制”大晟乐”,将雅乐的政治功能推向新高度。这套耗费数年制成的乐律体系,不仅统一了全国的雅乐器具标准,更通过”中声”理论强调”乐与政通”。当大晟钟在明堂响起时,其”清浊相应,高下相须”的音色特质,恰如朝堂之上君臣各安其位的政治理想。这种将音乐声学特性与政治伦理直接对应的做法,使得雅乐成为”看得见的礼制,听得到的秩序”。

1.2朝会燕乐:皇权威仪的具象呈现

如果说雅乐是”敬天法祖”的庄重仪式,那么朝会燕乐则是”经世济民”的现世演绎。在大庆殿的元日朝会上,教坊乐工们演奏的《和安》《顺安》等曲,不仅要配合群臣的舞蹈进退,更要通过音乐的张弛传递皇权的威严与包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当皇帝升座,“钧容直”(禁军乐队)便奏响《乾安》之乐,其”声震瓦甍”的气势,让刚入朝的新官”未睹天颜,先闻天声”,未行礼已生敬畏。

燕乐中的”队舞”更是政治隐喻的集大成者。比如《采莲队》,乐工们手持莲花灯,边舞边唱”清颍水,碧璃波,胜日共听采莲歌”,表面上是描绘江南风情,实则暗含”天下太平,万民和乐”的政治宣示。这种将日常审美与政治意涵结合的创作手法,让燕乐从单纯的娱乐活动升华为”观政之器”。正如欧阳修在《新唐书·礼乐志》中所言:“乐者,治人之盛也”,宋代统治者深明此理,将燕乐打造成展示国家实力、凝聚官僚集团的重要媒介。

二、文化认同:阶层流动的情感桥梁

当汴京的瓦舍勾栏里,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市井歌伎唱得柔肠百转,当临安的茶坊酒肆中,南戏《张协状元》的故事让士农工商同洒热泪,宋代音乐正以最鲜活的方式,构建着跨越阶层的文化认同。这种认同不是强制的统一,而是通过情感共鸣形成的文化共同体。

2.1市民音乐:市井社会的精神图谱

北宋汴京的潘楼东街,每天未时三刻,“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的场景准时上演。这里的”新声”指的是当时最流行的”小唱”,歌伎们”执板唱慢曲、曲破”,唱词多取自文人新词或民间俚曲。这种音乐形式之所以能风靡市井,关键在于它精准捕捉了市民阶层的情感需求:小商贩听”针线闲拈伴伊坐”,想起家中娇妻;挑夫听”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暗合对平凡生活的满足;连深闺女子也通过”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找到情感共鸣的出口。

更值得注意的是勾栏中的”嘌唱”。这种”上鼓面唱令曲小词”的表演形式,最大特点是”杂以诙谐”。艺人们会根据观众反应即兴改编唱词,比如遇到读书士子,便加入”十年窗下无人问”的感慨;见到行商坐贾,就唱”买卖公平天照应”的劝诫。这种互动式的音乐表演,让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市民在笑声与掌声中,感受到”我们都是东京人”的身份认同。正如《都城纪胜》所记:“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但在这聚散之间,音乐已悄然将离散的个体凝结成文化意义上的”市井共同体”。

2.2地域音乐:乡土记忆的声音密码

在福建泉州的妈祖庙前,每年春祭时都会奏响”笼吹”——这是用唢呐、洞箫、二弦等乐器演奏的民间乐种,曲调中带着闽南语的韵律。这种地域性音乐在宋代已初具规模,比如两浙的”唱赚”、川蜀的”竹枝词”、荆楚的”薅秧歌”,它们如同散落各地的文化明珠,串起了宋代的乡土记忆。

以”竹枝词”为例,这种源自巴渝地区的民间歌曲,经刘禹锡等文人改造后,在宋代形成”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的独特风格。苏轼在《竹枝歌引》中提到,他在忠州听到当地歌者”其词鄙俚,其音激讦”,但”闻

文档评论(0)

eurek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从业证书、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5年03月25日上传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从业证书、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