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工程从业资格考试综合实务试题(附答案).docxVIP

文物保护工程从业资格考试综合实务试题(附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物保护工程从业资格考试综合实务试题(附答案)

一、案例分析题(共4题,每题25分,总分100分)

案例一:南方地区某清代砖木结构民居保护工程

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晚期砖木结构民居,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八檩,硬山屋顶,小青瓦覆盖。2022年文物巡查发现:①东次间前金柱根部糟朽,糟朽高度45cm,截面糟朽深度达柱径的1/3(柱径30cm);②西梢间后檐墙出现斜向裂缝,裂缝上宽下窄,最大宽度8mm,延伸至墙高2/3处;③屋面局部瓦件下滑,脊兽缺失3件,望板存在1.2m×0.8m腐朽区域;④台明散水局部塌陷,积水深度约5cm。工程勘察报告显示:建筑所在区域年平均降水量1300mm,地下水位埋深0.8m;木柱材质为杉木,柱础为素面青石,高度15cm;墙体为“一顺一丁”青砖砌筑,灰浆为传统石灰砂浆;屋面采用“灰背+瓦作”做法,灰背层厚8cm。

问题1:分析东次间前金柱根部糟朽的主要成因(6分)

答:主要成因包括:①地下水位偏高(埋深0.8m),柱础高度仅15cm,毛细水易沿柱根上升,导致木柱长期处于潮湿环境;②台明散水塌陷形成积水(深度约5cm),柱根直接接触积水,加速木材腐朽;③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大(1300mm),屋面排水不畅时雨水易溅至柱根;④木柱材质为杉木(耐腐性中等),长期受潮湿环境影响,真菌繁殖导致糟朽;⑤柱础与木柱间无防潮层(传统做法应设隔潮材料如油毡或石灰层),水分直接渗透至木柱。

问题2:提出西梢间后檐墙裂缝的修复方案(7分)

答:修复方案需分阶段实施:①裂缝成因判断:根据裂缝形态(上宽下窄、延伸至墙高2/3),初步判定为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结构性裂缝。需先通过地质勘探确认基础沉降情况,若沉降已稳定,方可进行墙体修复;②裂缝处理:对宽度>5mm的裂缝,采用“清理-灌浆-勾缝”工艺:清除裂缝内积土、浮灰,用压缩空气吹净;配制与原灰浆接近的石灰砂浆(石灰:砂=1:3,掺5%糯米浆增强粘结性),采用压力灌浆设备注入裂缝(压力控制在0.1-0.2MPa);待砂浆初凝后,用原规格青砖碎料与石灰砂浆混合勾补,确保颜色、质感与原墙一致;③局部加固:若裂缝区域墙体整体性差,可在墙体内侧增设暗柱(截面120mm×120mm,用Φ6钢筋网+M5石灰砂浆砌筑),与原墙通过Φ6拉结筋(间距500mm)连接;④基础处理:对塌陷区域台明进行开挖,清除软土,换填3:7灰土(分层夯实,每层15cm),重新砌筑散水(坡度5%,宽度60cm,采用原尺寸青砖立砌)。

问题3:屋面修复应遵循的技术要点(6分)

答:技术要点包括:①材料替换原则:优先使用原瓦件(小青瓦),缺失部分按原规格定制(尺寸200mm×150mm×15mm,颜色青灰色);脊兽按原样式、尺寸复制(需参照老照片或残件,采用模制工艺,烧制温度1000℃);②灰背层保护:保留原有灰背层(厚8cm),仅对腐朽望板区域进行局部替换(替换望板材质、厚度与原望板一致,采用干燥杉木,含水率≤12%),新老望板间用木销连接,缝隙用麻刀灰嵌补;③排水处理:修复下滑瓦件时,调整瓦垄弧度(与原屋面坡度25°一致),确保瓦件“压七露三”;增设瓦口木(截面50mm×30mm)固定檐口瓦,防止再次下滑;④工艺控制:瓦作施工采用“坐灰法”(灰浆为石灰:砂=1:2),脊部用“陡板瓦”收头,脊兽安装用铁钎与脊内木骨固定(铁钎需做防锈处理);⑤监测要求:施工中测量屋面整体坡度,误差不超过±2°;完工后进行24小时淋水试验(模拟中雨,流量2L/min·m2),检查是否渗漏。

问题4:施工中需重点监测的内容(6分)

答:重点监测内容包括:①结构安全:对木构架进行临时支顶(采用钢管脚手架,支顶位置为梁架节点,支顶力控制在设计荷载的30%),监测支顶系统的沉降(每8小时测量一次,允许偏差±2mm);②基础稳定性:对台明换填区域进行沉降观测(设置5个观测点,分别位于四角及中部),施工期间每日测量,沉降速率应≤1mm/天;③材料性能:检测修复用石灰砂浆的抗压强度(试块尺寸70.7mm×70.7mm×70.7mm,养护28天,强度需≥原砂浆的80%)、木柱含水率(修复后木柱含水率控制在10%-15%);④工艺合规性:检查墙体灌浆饱满度(采用敲击法,空鼓率≤5%)、望板替换的接缝处理(缝隙宽度≤3mm,嵌补材料与原灰背粘结牢固)、脊兽安装的垂直度(用靠尺测量,偏差≤5mm);⑤环境影响:监测施工区域湿度(控制在60%-70%)、温度(5℃-35℃),避免高温或潮湿环境影响灰浆凝结和木材干燥。

案例二:西北某唐代石窟寺渗水治理工程

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唐代砂岩质石窟,现存洞窟12个,造像47尊,壁画面积80m2。2023年检测发现:①1号窟窟顶存在3条纵向裂隙(长度分别为5m、3m、2m,宽度2-10mm),雨季裂

文档评论(0)

每一天都很美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加油,继续努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