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前言演讲人
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
2025儿童精神障碍家长培训护理课件
01前言
前言站在儿童精神科门诊的走廊里,我常能听见这样的对话:“医生,我家孩子总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打骂都没用,是不是故意气我?”“老师说他在学校揪同学头发,可回家问他,他就咬自己手……”这些带着哭腔的询问,藏着无数家长的迷茫与无力。
近年来,儿童精神障碍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蓝皮书(2024)》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情绪障碍、行为问题或神经发育障碍困扰。但更让我揪心的,不是数字本身,而是许多家庭因缺乏专业护理知识,陷入“越急越错,越错越急”的恶性循环——有的家长用“打骂管教”应对自闭症孩子的刻板行为,有的用“强行纠正”对待抽动症孩子的不自主动作,甚至有家长因孩子反复自伤而自责到崩溃。
前言儿童精神障碍的康复,70%的关键在家庭。家长既是孩子最亲密的照护者,也是干预措施的“第一执行者”。这套培训课件,正是为了帮家长从“慌乱无措”走向“心中有谱”。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个真实案例,带大家一步步拆解“观察-评估-干预-预防”的全流程护理逻辑,让每一位家长都能成为孩子最可靠的“康复伙伴”。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先给大家讲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小患者——7岁的小宇(化名)。初次见到他时,是去年9月的下午,妈妈攥着一沓转诊单,眼眶通红:“医生,他上小学两周了,老师说他从来不跟同学玩,上课突然站起来跑,昨天还把同桌的蜡笔全掰断了……”
小宇的情况并非突然:2岁时,家人就发现他“不太爱理人”,叫名字没反应,喜欢转玩具车的轮子能转半小时;4岁上幼儿园,老师反映他“只玩自己的,别人碰他玩具就尖叫”;6岁时,曾因在小区里追着旋转的广告牌跑,差点被车撞。但家人总觉得“男孩调皮,大了就好”,直到小学老师明确建议“带孩子看精神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经评估,小宇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伴注意缺陷多动症状”。他的核心表现包括:
社交障碍:无主动眼神交流,不会用语言表达需求(常用拉家长手代替);
病例介绍刻板行为:每天固定路线回家,稍变道就哭闹;反复排列玩具,顺序打乱会尖叫;
情绪失控:遇到挫折(如拼图失败)会拍打头部,曾咬伤自己手背;
注意力分散:上课无法静坐超过5分钟,常突然离座。
小宇妈妈坦言:“我以前总觉得他是故意作对,他闹的时候我比他还急,骂过、打过,可他反而更‘不听话’。现在才知道,他不是‘坏’,是‘病了’。”这个案例,几乎浓缩了儿童精神障碍家庭最典型的困境——因不理解疾病本质,导致照护方式与孩子需求“错位”。
03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要做好儿童精神障碍的家庭护理,第一步是“会观察、能评估”。就像医生看病要“望闻问切”,家长也需要掌握科学的评估方法,才能精准识别孩子的需求与问题。
以小宇为例,我们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维度展开评估:
生理评估:关注“身体信号”儿童精神障碍常伴随躯体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疾病本身的表现,也可能是情绪问题的“躯体化”。小宇的生理评估结果包括:饮食:挑食严重(只吃白米饭、水煮蛋,拒绝带颜色或异味的食物);睡眠:入睡困难(平均23:00-24:00才能睡着),夜间易醒(每周3-4次);躯体症状:因频繁拍打头部,前额有陈旧性淤青;因情绪激动时屏气,偶有短暂缺氧(面唇发绀)。
心理评估:读懂“行为语言”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往往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情绪,行为是他们的“第二语言”。我们需要用“行为功能分析(FBA)”来理解:“孩子为什么这么做?”1认知水平:小宇能识别数字1-10,但无法理解“轮流”“分享”等抽象概念;2情绪表达:高兴时会拍手,但生气时只会尖叫或自伤(无“说‘我生气了’”的能力);3行为模式:刻板行为(转车轮、排列玩具)多发生在“环境变化”时(如换教室、新老师),可能是他缓解焦虑的方式。4
社会评估:定位“支持系统”0504020301家庭、学校、社区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景,评估这些场景的支持是否“适配”,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家庭支持:小宇父母工作忙,平时由奶奶照顾,奶奶文化程度低,认为“孩子调皮,管严点就好”,常强行打断他的刻板行为;学校环境:班级人数多(45人),老师缺乏特殊教育经验,对小宇的异常行为多采取“单独隔离”处理;社区资源:所在区域无专门的儿童心理康复机构,家长对“康复训练”“家长课堂”等资源一无所知。通过系统评估,我们发现小宇的问题不是“单纯不听话”,而是“疾病症状+照护方式不当+环境不适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为后续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了依据。
04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问题清单”,需要基于评估结果,用专业术语明确“孩子现在最需要解决什么”。结合小宇的情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