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学妇产科护理学作业范例.docxVIP

中医药大学妇产科护理学作业范例.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大学妇产科护理学作业范例

摘要

产后缺乳是妇产科临床常见病症,不仅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也给产妇带来身心困扰。本文从中医学角度出发,探讨产后缺乳的病因病机,重点阐述其辨证分型与相应的中医药护理措施,包括情志调摄、饮食指导、穴位按摩、中药应用及生活起居调护等方面,旨在为临床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思路与方法,以促进产妇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保障母婴健康。

关键词

产后缺乳;中医药护理;辨证施护;情志调摄;穴位按摩

一、引言

产后缺乳,中医又称“产后乳汁不行”或“产后乳汁不足”,是指产妇在产后哺乳期内,乳汁分泌量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需要的一种病症。母乳喂养对婴儿的生长发育、产妇的产后恢复均具有不可替代的益处。中医药在防治产后缺乳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其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特点在改善乳汁分泌方面疗效显著。因此,探讨产后缺乳的中医药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产后缺乳的发生主要与气血虚弱、肝郁气滞及痰浊阻滞等因素相关。

1.气血虚弱:产妇素体虚弱,或产时失血过多,或产后思虑过度,劳倦伤脾,导致气血生化不足,乳汁化源匮乏,因而乳汁甚少或全无。

2.肝郁气滞:产后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乳络不通,乳汁运行受阻,故而缺乳。

3.痰浊阻滞:素体肥胖,痰湿内盛,或产后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司,痰湿内生,阻塞乳络,亦可导致乳汁不下。

乳汁的分泌与气血、肝气关系最为密切。气血充足,肝气条达,则乳汁充沛;反之,气血亏虚或肝气郁结,均可导致乳汁分泌异常。

三、辨证分型与施护

(一)气血虚弱型

1.主要证候:产后乳汁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满感,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或有头晕心悸。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护理原则:补气养血,通络下乳。

3.护理措施:

*情志调摄:多与产妇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其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避免焦虑、忧愁等不良情绪,以免进一步耗伤气血。

*饮食指导:宜进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具有补气养血作用的食物,如猪蹄汤、鲫鱼汤、鸡汤、红枣粥、黑芝麻、瘦肉、蛋类等。可在汤中加入黄芪、当归、党参、通草等中药炖煮,以增强益气养血通络之效。忌食生冷、寒凉、油腻及不易消化之品。

*乳房护理: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含接方法,鼓励按需哺乳,增加哺乳次数。哺乳前可热敷乳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哺乳后若有剩余乳汁,应尽量排空,以刺激乳汁分泌。

*中药护理:遵医嘱给予补气养血、通经下乳的中药,如通乳丹加减。汤药宜温服,服药期间注意观察乳汁分泌情况及产妇有无不适。

*穴位按摩与艾灸:可选取膻中、乳根、少泽、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位进行按摩或艾灸。按摩时力度适中,以产妇感到酸胀为宜;艾灸时注意保暖,避免烫伤。

(二)肝郁气滞型

1.主要证候:产后乳汁分泌少,甚或全无,乳房胀满疼痛,或有结块,情志抑郁,胸胁胀闷,善太息,食欲不振。舌质正常或暗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滑。

2.护理原则: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3.护理措施:

*情志调摄:这是本型护理的重点。耐心倾听产妇的倾诉,理解其情绪反应,帮助其疏导不良情绪,如焦虑、愤怒、抑郁等。鼓励产妇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参与轻松愉快的活动,保持心情舒畅。可指导产妇听舒缓的音乐,以疏肝理气。

*饮食指导: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疏肝理气的食物,如陈皮粥、金橘饼、丝瓜、萝卜、莴笋等。忌食辛辣刺激、油腻及过甜之品,以免助热生湿。

*乳房护理:哺乳前可热敷乳房,并轻轻按摩乳房,从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梳理,以疏通乳络,缓解胀痛。若乳房有结块,应注意手法轻柔,避免暴力按揉,防止损伤乳腺。

*中药护理:遵医嘱给予疏肝解郁、通络下乳的中药,如下乳涌泉散加减。汤药宜温服,服药期间观察乳汁分泌及乳房胀痛改善情况。

*穴位按摩:选取膻中、乳根、期门、太冲、内关、少泽等穴位进行按摩,以疏肝理气,通经下乳。

(三)痰浊阻滞型(临床相对少见,但亦需关注)

1.主要证候:产后乳汁甚少或无乳,乳房硕大或下垂而不胀满,乳汁不稠,形体肥胖,胸闷痰多,纳呆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2.护理原则:健脾化痰,通络下乳。

3.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宜清淡饮食,多食健脾利湿化痰之品,如山药、薏米、赤小豆、冬瓜、陈皮等。严格控制肥甘厚味、生冷寒凉之品的摄入。

*生活调护:鼓励产妇适当活动,如产后保健操,以促进脾胃运化,减少痰湿内生。

*中药护理:遵医嘱给予健脾化痰、通乳之剂,如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加减。

*穴位按摩:选取脾俞、胃俞、丰隆、足三里、膻中、乳根等穴位进行按摩。

四、健康指导

1.产前预防:孕期应加强营养,保持心情舒

文档评论(0)

185****45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