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自救倡议书.docxVIP

防汛自救倡议书.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防汛自救倡议书

近期,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强降雨天气频发,城市内涝、山洪滑坡、河道超警等风险显著增加。为最大限度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全社会防汛自救能力,现结合气象、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专业指导,向全体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科学认知风险,筑牢防汛意识防线

(一)精准识别预警信号

密切关注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社区公告等渠道发布的预警信息。需重点掌握以下三类信号:

1.暴雨预警:蓝色(12小时内降雨量≥50毫米)需检查排水设施;黄色(6小时内≥50毫米)避免前往低洼地带;橙色(3小时内≥50毫米)非必要不外出;红色(3小时内≥100毫米)立即停止所有户外活动,转移至安全区域。

2.洪水预警:黄色(接近警戒水位)需加固房屋、整理物资;橙色(超警戒水位)准备转移;红色(超保证水位或可能决堤)立即按预案撤离。

3.地质灾害预警:黄色(风险较高)避免进入山区、河谷;橙色(风险很高)禁止野外活动;红色(风险极高)立即撤离隐患区域。

(二)掌握本地风险底数

主动了解居住区域的防汛薄弱环节:老旧小区需关注地下车库、低洼楼栋;城乡结合部需留意排洪沟、临时搭建物;山区居民需熟悉周边山体、河道走向;城市上班族需掌握单位、通勤路线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位置(如学校、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可通过社区公告栏、国家应急广播等平台查询《社区防汛风险图》,明确风险点-安全区-转移路线三维信息。

二、未雨绸缪备物,夯实家庭防护基础

(一)常备应急物资包

以72小时自救为标准,家庭需配备专用防水应急包(建议放置于玄关、客厅等易取位置),具体物品清单如下:

-生命保障类:饮用水(3升/人,密封瓶装)、压缩饼干(2天量)、高热量巧克力(100g/人)、保质期1年以上的罐头食品(2罐/家庭)。

-防护工具类:强光手电(备用电池2组)、防水打火机、哨子(3声短鸣为求救信号)、多功能安全绳(5米,承重≥200公斤)、防割手套、雨衣雨靴(尺码覆盖全家)。

-医疗急救类:创可贴(20片)、碘伏棉片(10包)、止血绷带(5卷)、黄连素(防腹泻)、晕车药(备用)、急救手册(标注常用电话)。

-信息联络类:备用充电宝(≥20000mAh,匹配全家手机型号)、防水密封袋(装身份证、房产证、保险单等重要证件复印件)、手写紧急联系人清单(社区、物业、亲属电话,建议用防水纸)。

(二)强化房屋安全检查

汛前需对居住场所进行立体式排查:

-屋顶与外墙:清理阳台、屋顶杂物,避免堵塞排水口;检查外墙瓷砖、空调外机支架是否松动,及时加固;老旧房屋需重点查看屋顶漏雨点,临时铺设防水布。

-门窗与排水:更换老化的门窗密封胶条,防止雨水倒灌;检查卫生间、厨房地漏是否通畅,可提前准备挡水板(高度≥15cm)、沙袋(建议填充泥沙,每袋5-10公斤,沿门槛码放)。

-电气与燃气:关闭非必要电源总闸,将冰箱、电视等电器垫高(≥30cm);检查燃气管道接口是否密封,关闭表前阀,避免燃气泄漏引发危险。

三、临险果断行动,把握避险黄金时间

(一)明确转移三原则

当收到红色预警或发现以下险情时,需立即启动转移:

1.生命优先原则:不要贪恋财物,第一时间携带应急包、证件复印件、少量现金(建议2000元以内,分散存放)撤离。

2.向高避险原则:优先选择地势高、结构坚固的建筑(如多层建筑的2楼以上,避开底层商铺、地下车库);山区居民需向山脊线、平缓台地转移,绝对远离河道、沟谷、陡坡。

3.科学路径原则:提前规划2条以上转移路线(主路线为熟悉道路,备用路线为高地绕行),避开桥梁下、隧道口、围墙边(易发生坍塌),避免涉水通行(水深超过15cm可能冲走成人,30cm可能冲倒车辆)。

(二)转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步行转移:穿防滑鞋,用木棍、雨伞探路(重点测试路面是否塌陷);两人以上需手拉手,儿童、老人需专人搀扶;远离路灯杆、变压器、广告牌(可能漏电或倾倒)。

-驾车转移:若遇积水路段,先观察前车通行情况(水深超过轮胎1/2需放弃);已驶入积水区但未熄火时,保持低速匀速行驶(避免水花吸入发动机);若车辆熄火,立即弃车逃生(从车窗爬出,勿等车门自动解锁)。

-特殊场景避险:

-地下空间(商场、车库、地铁):一旦发现进水,立即向最近的楼梯口、地面出口撤离,切勿使用电梯;若出口被淹,向最高处(如地下2层往地下1层)集中,用手机闪光灯、哨子发出求救信号。

-山区遇山洪:若听到轰鸣声、看到上游水变浑浊,立即垂直于山洪流向往两侧高地跑,切勿顺沟谷方向逃生;若被围困,选择大树(需判断是否稳固)、岩石平台暂避,标记明显求救信号(如用衣物摆SOS)。

文档评论(0)

小武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