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行业介绍.ppt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集成电路行业介绍演讲人:日期:

目录CATALOGUE02.历史发展脉络04.主要应用领域05.市场现状分析01.03.核心技术与工艺06.未来趋势展望行业概述

行业概述01PART

定义与基本构成微型化电子结构数字与模拟IC分类封装与功能模块集成电路(IC)是通过半导体工艺将晶体管、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及互连线集成在单一晶片上的微型电路,实现电路功能的高度集成化。其核心材料以硅(Si)为主,锗(Ge)等半导体材料为辅。完成晶圆制造后,需通过封装工艺将裸片保护在管壳内,并连接外部引脚。封装形式包括DIP、QFP、BGA等,直接影响IC的散热性、可靠性和应用场景。数字IC处理离散信号(如CPU、存储器),模拟IC处理连续信号(如放大器、电源管理芯片),混合信号IC则兼具两者特性(如模数转换器)。

全球市场规模千亿美元级产业2023年全球IC市场规模超5000亿美元,受5G、AI、物联网等需求驱动,年复合增长率约8%。其中逻辑芯片占比最高(约40%),存储器次之(约30%)。应用领域分布消费电子(手机、PC)占35%,汽车电子(自动驾驶芯片)增速超20%,工业与医疗领域需求稳步提升。区域竞争格局美国(高通、英特尔)主导设计环节,韩国(三星、SK海力士)垄断存储器,中国台湾(台积电)占据晶圆代工60%份额,中国大陆(中芯国际)加速追赶成熟制程。

关键产业链环节设计端EDA工具(如Cadence、Synopsys)支撑电路设计,IP核授权(ARM架构)缩短开发周期,设计公司(如华为海思)需协同代工厂工艺节点。制造端晶圆厂依赖光刻(ASMLEUV设备)、刻蚀、沉积等工艺,7nm以下先进制程仅台积电、三星等少数企业掌握,资本开支单厂超百亿美元。封测端长电科技、日月光等企业提供晶圆测试、切割、封装服务,先进封装技术(如3DIC、SiP)成为提升性能的关键路径。

历史发展脉络02PART

贝尔实验室的肖特莱(Shockley)、巴丁(Bardeen)和布拉顿(Brattain)发明了晶体管,取代了笨重且低效的真空管,成为微电子技术的第一个里程碑,为集成电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技术起源与里程碑晶体管的发明(1947年)1950年结型晶体管问世,同年离子注入工艺被发明;1951年场效应晶体管(FET)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半导体器件的微型化和集成化发展。结型晶体管与场效应管的突破(1950-1951年)C.S.Fuller发明的扩散工艺显著提升了半导体器件的制造精度,为后续集成电路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扩散工艺的革新(1956年)

重大突破事件集成电路的诞生(1958年)仙童公司的罗伯特·诺伊斯(RobertNoyce)和德州仪器的杰克·基尔比(JackKilby)几乎同时独立发明了集成电路,前者提出平面工艺集成方案,后者实现锗材料上的电路集成,共同开启了电子工业的革命。CMOS技术的普及(1963年)微处理器的问世(1971年)弗兰克·万拉斯(FrankWanlass)发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技术,大幅降低功耗并提高集成度,成为现代集成电路的主流工艺。英特尔推出全球首款商用微处理器4004,标志着计算能力从大型机向微型化、个人化方向跨越,彻底改变了电子产品的设计逻辑。123

以小型(SSI)和中型(MSI)集成电路为主,单个芯片集成数十至数百个晶体管,应用于计算器、早期计算机等设备。演化阶段划分SSI/MSI时代(1960s)大规模(LSI)和超大规模(VLSI)集成电路出现,集成度突破上万至百万晶体管,推动个人电脑、通信设备等产业爆发。LSI/VLSI时代(1970s-1980s)进入特大规模(ULSI)和系统级芯片(SoC)阶段,单芯片可集成数十亿晶体管,实现多功能一体化,支撑智能手机、AI芯片等高端应用。ULSI/SoC时代(1990s至今)

核心技术与工艺03PART

芯片设计方法全定制设计(Full-CustomDesign):针对高性能、低功耗需求的芯片,工程师手动设计每个晶体管和互连线,优化面积和性能,常用于CPU、GPU等核心器件。需结合工艺规则库(PDK)进行物理验证,确保制造可行性。半定制设计(Semi-CustomDesign):基于标准单元库(StandardCellLibrary)和自动化工具(如EDA软件)完成逻辑综合与布局布线,平衡开发效率与性能,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芯片。可编程逻辑设计(FPGA/CPLD):通过硬件描述语言(HDL)配置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实现快速原型验证和小批量生产,适用于通信和工业控制领域。系统级芯片(SoC)集成:将处理器核、存储器、接口模块等集成到单一芯片,需采用IP核复用技术和跨学科协同设计,缩短开发周期并降低功耗。

半导体制造流程晶圆制备(Wafer

文档评论(0)

1635567256b8f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