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网络造谣被转发500次:是否会面临牢狱之灾的法律剖析
在这个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的网络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像是站在信息传播的十字路口,动动手指,一条消息就能瞬间传遍大江南北。可有时候,这便捷的传播也带来了大麻烦,网络造谣的事儿屡见不鲜。这不,有个问题常常被大家提及:网络造谣被转发500次会坐牢吗?今天,咱就一起唠唠这其中的门道,用大白话讲讲严肃的法律知识。
先给大家讲个事儿。有个叫小李的年轻人,平时就喜欢在网上冲浪,某天他看到一则小道消息,说是某知名企业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问题。小李也没去核实真假,觉得这消息够劲爆,能吸引眼球,就随手转发到了自己的社交账号上,还添油加醋地评论了一番。谁能想到,这条消息像病毒一样迅速传播,短短几个小时就被转发了500多次,一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该企业的股价也受到了影响,不少股民纷纷恐慌抛售。这事儿闹大了,企业一怒之下选择报警,小李这下可慌了神,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一转,竟然惹出了这么大的祸事。那小李这种情况,会被送进监狱吗?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咱们还得从法律规定说起。
我国法律对于网络造谣行为有着明确且细致的规定,根据行为的情节严重程度,造谣者可能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责任和刑事责任。咱们先从大家相对熟悉的民事责任说起。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商业信誉,那造谣者就得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的法律责任。比如说,小王在网上编造谣言,说小张在工作中贪污受贿,这条谣言被转发了几十次,虽然没达到500次,但已经对小张的名誉造成了损害。小张发现后,将小王告上了法庭,法院经过审理,认定小王的行为构成侵权,判决小王在相关平台上公开向小张道歉,消除影响,并且赔偿小张因名誉受损而遭受的精神损失。这就是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常见情形,即使没有达到转发500次这么严重的传播程度,只要侵犯了他人权益,就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再来说说行政违法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得明明白白,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这就好比,小赵在网上造谣说某个小区发生了重大火灾,造成多人伤亡,这条消息被转发了上百次,引起了居民的恐慌,导致小区秩序混乱。公安机关经过调查,确定是小赵造谣,于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小赵处以拘留七日并罚款三百元的处罚。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即使没有达到转发500次,只要造谣行为扰乱了公共秩序,就会面临行政处罚。
那转发500次这个“神奇”的数字,到底有啥特别之处呢?这就得提到刑事责任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也就是说,如果造谣行为符合这些条件,是真的可能会坐牢的。
咱们再回到前面小李的例子,他转发的关于企业财务造假的谣言被转发了500多次,这种情况是不是就铁定构成诽谤罪,要坐牢了呢?其实也不一定。虽然转发次数达到了标准,但要认定为诽谤罪,还得看这条谣言是不是故意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且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如果小李转发时并不知道这是谣言,或者他有合理理由相信消息的真实性,那可能就不构成诽谤罪。但如果小李明知是假消息,还为了博眼球、搞热度而故意转发,那就很危险了。而且除了转发次数,还有其他因素要考虑,比如有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像导致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或者造谣者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再次诽谤他人的,这些都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形。
给大家举个真实案例。曾经有个大学生,为了在网上出出风头,用软件P了一张某顶流明星吸毒被抓的假照片,并配上文字说明发到了自己的社交账号上。他本以为只是开个玩笑,没想到这张照片迅速在网上传播开来,短短一天内就被转发了500多次,引发了大量网友的讨论,对该明星的声誉造成了极大损害。明星团队发现后,立刻报警。警方经过调查,锁定了这名大学生。最终,大学生因构成诽谤罪,被依法判处拘役三个月。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网络造谣真不是小事,一旦触犯法律红线,后果相当严重。
除了诽谤罪,网络造谣还有可能触犯其他罪名。比如说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就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八代雅阁原车音响升级操作指导书.pdf VIP
-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 4能力单元四 猪的传染病 4-2 猪链球菌病.ppt VIP
- 自然人独资股权转让协议.docx VIP
- 小学生活垃圾归类课件PPT.pptx VIP
- 化学品安全培训内容.pptx VIP
- 视器-眼-人体解剖学ppt课件-感觉器官.pptx VIP
- 静配中心PIVAS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设备的保养及维护.pptx VIP
- 义务教育版(2024)七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6课 数字身份辨设备 课件.pptx VIP
- 第9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菜点酒水知识试卷.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