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砌筑砂浆试验方法
在建筑工地上,总听见老工长念叨:“砂浆是砌体的‘血液’,试验做不细,房子就像没扎紧的裤腰带——不牢实。”入行这些年,从蹲在搅拌站边记数据的学徒,到能独立带团队做试验的技术负责人,我最深的体会是:砌筑砂浆试验不是简单的“测几个数”,而是用科学的方法给砂浆“号脉”,从原材料到硬化成型,每个环节都得像中医问诊般细致。今天就把这些年摸爬滚打的经验整理出来,和同行们唠唠砌筑砂浆试验的那些“讲究”。
一、试验前的“底子”:原材料性能检测
要做好砂浆试验,首先得把原材料的“底细”摸清楚。就像炒菜得先看油盐酱醋的质量,砂浆的原材料——水泥、砂、掺合料、外加剂,哪一样不过关,后续试验再精细都是白搭。
1.1水泥:砂浆的“骨架”支撑
水泥是砂浆强度的主要来源,最关键的是测强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我刚入行时犯过个傻:看进场水泥袋子上写着“32.5级”,就想当然认为强度够,结果试块养了28天,压出来的强度比标准低了3MPa。后来才知道,水泥的实际强度受储存环境影响大——那次水泥堆在漏雨的仓库,部分结块,活性早就降了。现在我们规定,每批水泥进场必做细度检测(用0.08mm方孔筛筛余不超过10%),安定性用沸煮法测(煮完试饼不能有裂纹),凝结时间用维卡仪测(初凝不早于45分钟,终凝不迟于10小时)。这些数据就像给水泥做“体检报告”,不合格的坚决退货。
1.2砂:砂浆的“填充剂”
砂的颗粒级配和含泥量最容易被忽视,但影响极大。记得有次用了河砂,含泥量测出来7%(标准是≤5%),搅拌时砂浆黏糊糊的,上墙后没两天就起粉。后来改用机制砂,含泥量控制在3%,和易性明显好多了。试验方法是:用标准筛(0.15mm、0.3mm、0.6mm等)做筛分试验,算出各筛的累计筛余,看是否在中砂的级配区(累计筛余50%-90%);含泥量用淘洗法(砂在水中淘洗后烘干,损失的重量就是泥量)。还有含水率也得测,因为砂里的水会影响砂浆水灰比——夏天砂堆表面晒干了,底下还是湿的,我们一般取上中下三层混合样,用烘箱烘干法测含水率,再调整搅拌用水量。
1.3掺合料与外加剂:砂浆的“调节剂”
现在工程常用粉煤灰、石灰膏做掺合料,减水剂、保水剂做外加剂。粉煤灰要测细度(45μm筛筛余≤30%)和需水量比(≤105%),石灰膏得测稠度(120mm左右最好),否则搅拌时容易沉底。外加剂的话,最关键是测减水率和保水率——有回用了批新到的保水剂,没做试验直接用,结果砂浆上墙后水分流失太快,工人抹灰时拉不开抹子,后来补测保水率才发现只有75%(标准≥88%),换了品牌才解决问题。
过渡:原材料测完,相当于给砂浆“配好了药方”,接下来就该看“煎药”的效果——拌合物性能试验了。这一步直接关系到砂浆在施工时好不好用,能不能和砖“黏”得牢。
二、施工中的“手感”:拌合物性能试验
砂浆拌好后,工人第一反应是“好不好抹”,这就涉及稠度、保水性、密度、凝结时间这些指标。我常跟徒弟说:“这些试验不是为了填表格,是要让砂浆‘听话’——太稀了会流,太稠了难抹;保水差了会‘抓’不住砖,凝结快了工人来不及操作。”
2.1稠度:砂浆的“软硬度”
稠度试验用的是砂浆稠度仪,说白了就是测砂浆的“软度”。操作时,把拌好的砂浆分两次装入锥形筒(第一次装2/3,用捣棒插捣25次;第二次装满,再插捣25次),然后提起圆锥体(重300g),让它自由下落10秒,看沉入砂浆的深度(单位是mm)。我们工地一般要求砌筑砂浆稠度在70-90mm——太稀了,比如100mm,砂浆会从砖缝里流出来;太稠了,比如60mm,工人用瓦刀铲砂浆时容易“掉渣”。记得有次夏天高温,搅拌站离工地远,砂浆运到现场时稠度从80mm降到了50mm,工人抱怨“像搅不动的面糊”,后来我们调整了运输时间,途中用湿麻袋覆盖,才解决了问题。
2.2保水性:砂浆的“锁水能力”
保水性不好的砂浆,水分会被砖快速吸走,导致砂浆和砖之间黏结不牢,后期容易空鼓。试验方法是:把砂浆装满专用的保水容器(上筒高150mm,下筒高25mm),用抹刀刮平,称量总重量后静置2分钟,然后把上筒的砂浆倒出,下筒里的水用滤纸吸干称重。保水率计算公式是(1失水重量/砂浆总重量)×100%,标准要求≥88%。我刚做试验时,总觉得“保水率低点反正后期浇水养护就行”,结果有个工程用了保水率85%的砂浆,墙面大面积空鼓,返工花了半个月。现在我们每次试验都像“护水”一样,生怕保水率不达标。
2.3密度与凝结时间:砂浆的“内在质量”
密度试验是测单位体积砂浆的重量(标准要求≥1800kg/m3),方法是用容量筒(1L)装满砂浆,称量后减去筒重。密度低说明砂浆里气泡多,强度肯定上不去——有次搅拌时机器故障,搅拌时间不够,密度测出来1750kg/m3,后来延长搅拌时间到3分钟,密度回到了1820kg/m3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