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docxVIP

2025年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

一、防控目标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快速响应”为原则,通过环境治理、健康监测、宣传教育、应急处置等多维度措施,实现2025年本园基孔肯雅热“零暴发、零聚集性疫情、零重症病例”目标。具体指标:伊蚊密度(布雷图指数)全年控制在5以下,重点时段(5-10月)控制在3以下;师生及家长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知晓率达100%;疑似病例报告及时率、处置规范率达100%;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覆盖率100%;复课(返岗)人员健康核查合格率100%。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成立“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园长任组长,副园长、保健医生、后勤主任、年级组长为成员,统筹全园防控工作。下设五个专项工作组:

(一)环境整治组(后勤主任牵头,保洁员、安保人员参与):负责每日园区环境巡查,重点清理蚊虫孳生地;每周组织全园卫生大扫除,定期开展灭蚊消杀;维护排水系统、绿化设施等防蚊设施。

(二)健康监测组(保健医生牵头,各班教师、保育老师参与):落实晨午检、全日观察制度,记录儿童体温、皮肤症状(如皮疹)、关节活动情况;建立健康台账,对缺勤儿童开展病因追踪;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三)宣传教育组(副园长牵头,保教主任、年级组长参与):制定分龄段宣传方案,通过课堂教学、游戏互动、家园联系册等方式向师生及家长普及防控知识;每月开展1次主题活动(如“灭蚊小卫士”手工制作、防控知识竞赛)。

(四)应急处置组(园长牵头,保健医生、后勤主任、家长委员会代表参与):负责疑似病例隔离转运、密切接触者排查、疫点终末消毒;对接属地疾控中心,配合流行病学调查;制定班级/全园停课预案并组织演练。

(五)物资保障组(后勤主任牵头,财务人员参与):储备灭蚊药物(如0.05%氯氰菊酯乳剂)、消毒用品(含氯消毒液、75%酒精)、防护装备(医用口罩、手套、护目镜)、体温监测设备(电子体温计、额温枪)及应急药品(退热贴、补液盐);定期检查物资库存及有效期,确保3个月以上储备量。

三、核心防控措施

(一)环境治理与蚊虫防控

1.日常管理:实行“三查三清”制度(查积水、查孳生、查设施;清垃圾、清杂物、清淤堵)。每日由后勤人员巡查园区6类重点区域:①户外活动区(塑料玩具收纳箱、轮胎秋千、沙池边缘);②绿化区(花盆托盘、废旧陶罐、竹节树洞);③建筑周边(雨水井、排水沟、空调冷凝水接水盘);④室内区域(饮水机接水盘、卫生间地漏、洗手台下方);⑤午休室(床底、储物柜角落);⑥厨房(泔水桶、洗菜池周边)。发现积水立即清理,无法清除的容器(如景观水池)投放生物灭蚊剂(苏云金杆菌H-14),每2周补投1次。

2.集中消杀:4月(蚊媒活跃前期)、7月(蚊虫高峰前期)开展全园预防性消杀,使用热烟雾机对绿化带、围墙角落等隐蔽区域喷洒0.5%高效氯氟氰菊酯;5-10月每周五下午进行常规消杀,重点覆盖卫生间、垃圾房、下水道口;遇暴雨或连续阴雨天气后24小时内增加1次消杀。消杀前30分钟通知班级教师,关闭教室门窗,消杀后通风1小时方可使用。

3.防蚊设施维护:所有教室、功能室、午休室安装20目以上防蚊纱窗,定期检查修补;户外活动区设置防蚊帐篷(悬挂长效蚊帐或电蚊拍),儿童活动时开启灭蚊灯;卫生间、厨房安装风幕机,门帘密闭性不足时加装胶条。

(二)健康监测与病例管理

1.常规监测:每日晨午检由教师使用额温枪测量儿童体温(异常标准:≥37.3℃),同时观察是否存在关节痛(如拒绝攀爬、行走跛行)、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四肢)、结膜炎(眼红、流泪)等症状。晨检时询问家长儿童夜间睡眠情况(如因关节痛哭闹),午检时由保育老师检查儿童活动状态(如是否不愿参与跑跳游戏)。

2.缺勤追踪:对当日未到园儿童,班级教师需在30分钟内通过电话或微信联系家长,了解缺勤原因。如为发热或关节痛,需登记具体症状、就诊医院及诊断结果;24小时内未明确诊断的,标记为“疑似病例”并报告保健医生。

3.疑似病例处置:发现儿童出现“发热+关节痛”典型症状(或发热伴皮疹、结膜炎),立即带至隔离观察室(独立房间,配备专用体温计、口罩、呕吐物处置包),由保健医生复核体温(水银体温计测量5分钟),询问流行病学史(近14天是否去过疫区、家中有无蚊虫叮咬多人发病情况)。确认疑似后,10分钟内通知家长接往定点医院(XX市传染病医院),同时1小时内向属地疾控中心(XX区疾控中心)和教育主管部门(XX区教育局)报告。

4.密切接触者管理:病例所在班级全体儿童及授课教师、保育老师列为密切接触者,由保健医生建立追踪台账,每日早、晚各1次电话随访,监测体温及症状,持续7天(基孔肯雅热潜伏期3-7天)。随访内容包括:是否出现发热、关节痛;家庭环境是否清理积水;是否采取防蚊

文档评论(0)

每一天都很美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加油,继续努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