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城管协管员年终总结范文精选5篇
2023年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年作为XX区城管协管员的工作,我始终以“服务为先、管理为要”为准则,在XX街道片区承担日常市容巡查、商户沟通、违规行为劝导等任务。全年累计参与巡查187天,日均步行约12公里,处理流动摊点234起、店外经营156起、违规广告78处,协助处理12345市民投诉42件,调解商户与居民矛盾19次。这一年的工作既有汗水,也有成长,更让我深刻体会到“城市管理不是简单的‘管’,而是有温度的‘理’”。
记得3月初的一个清晨,我在XX路巡查时发现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在公交站旁卖自制的手工馒头。她蹲在小马扎上,竹篮里的馒头还冒着热气,旁边贴着“给孙子凑学费”的纸条。按照规定,流动摊点需劝离,但直接驱离可能断了老人的生计。我蹲下来和她聊了半小时,得知她儿子生病,儿媳打零工,孙子上小学,家庭确实困难。当天下午,我联系了街道民生办,帮她申请了临时便民摊点指标,还协调社区食堂收购她的馒头作为早餐供应。现在,老奶奶每天在社区指定的便民点经营,生意稳定了,见了我总会塞两个馒头,说“你们是真替老百姓着想”。这件事让我明白,执法的刚性需要以人性的温度来调和,找到“管”与“容”的平衡点,才能真正赢得理解。
4月的“五一”节前整治中,我们接到任务要规范XX夜市的外摆经营。夜市有30多家商户,部分摊主为了抢位置把桌子摆到了机动车道,居民投诉“走路都得绕车”。我和同事逐户走访,发现商户们担心“收了外摆就没生意”。我们制作了《夜市经营指南》,明确外摆区域、时间(17:00-22:00)、卫生标准,并协调市政部门在人行道划定黄线区。为了让商户直观看到效果,我们先选了5家配合度高的试点,安装统一遮阳棚、设置垃圾回收点,还联系抖音博主拍摄“规范经营的夜市更烟火”短视频。一周后,其他商户主动找到我们签承诺书。现在,夜市秩序好了,居民散步不再堵,商户营业额反而涨了15%。这件事让我学会,管理不能“一刀切”,用数据和案例说话,引导商户从“要我改”变成“我要改”,才能实现长效管理。
当然,这一年也有不足。11月处理XX小区门口的水果车占道时,我因急着完成当天的巡查任务,语气有些生硬,导致摊主当场和我争执,还引来了围观群众。事后我很自责,找老队员请教沟通技巧,学会了“先问需求、再讲规定、最后帮解决”的三步法。现在遇到类似情况,我会先问“今天生意怎么样?”“是不是货太多没地方摆?”,等摊主放松警惕,再解释占道影响交通的问题,最后帮着搬货、找附近的临时卸货点。上个月处理同类型问题时,摊主主动说:“小伙子,我知道规矩,搬完这箱就走。”
明年我打算从三方面提升:一是建立“商户档案”,记录每家的经营难点、配合度,针对性制定管理方案;二是每周三固定为“商户沟通日”,收集意见建议,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三是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特别是《XX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细则,避免因政策解释不清引发矛盾。城市管理是“绣花功夫”,我愿做那根穿针引线的“细针”,用耐心、细心和真心,让城市既有颜值,更有温度。
---
2023年是我从事城管协管工作的第4年,今年我被调整到违建巡查组,主要负责XX片区的违法建设排查、取证和拆除协调。全年参与巡查212次,发现新增违建37处(其中楼顶加建12处、院内扩建15处、阳台外扩10处),协助拆除29处,剩余8处进入司法程序。这一年,我从“跟着学”到“独立干”,深刻体会到违建治理不仅要“拆得掉”,更要“防得住”。
3月的一个周末,我在XX小区巡查时,通过无人机航拍发现3栋顶楼有铁皮棚搭建的痕迹。爬上去一看,业主正找人焊框架,说“就搭个阳光房,不影响别人”。我当场拍照取证,用执法记录仪全程录像,然后拿出《城乡规划法》第40条,解释“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筑均属违建”。业主情绪激动:“楼上漏雨,搭个棚子挡雨都不行?”我联系了社区和物业,一起查看房屋漏水情况,协调房管部门启动公共维修基金维修屋顶。最终业主主动拆除了铁皮棚,还成了我们的“义务巡查员”,后来帮着发现了2起顶楼违建苗头。这件事让我明白,很多违建是“问题倒逼”,找到根源才能避免“拆了又建”。
7月处理XX村的院落扩建更让我成长。村民王某在宅基地外扩了20平米建车库,说“祖辈的地,我自己盖房天经地义”。我们多次上门宣讲政策,王某把大门锁上,还放话“谁敢拆就躺挖掘机前”。我查了村里的历史台账,发现王某家宅基地证明确划了范围,外扩部分属于集体土地。然后,我找到王某的儿子(在城里上班的大学生),用微信发了违建拆除的法律后果、影响征信的案例,还联系村支书一起做工作。经过12天的反复沟通,王某终于松口:“娃说影响他贷款买房,拆就拆吧。”拆除当天,我们调来小型挖掘机,帮着把拆下的砖搬到王某院内,还联系废品站回收钢筋。现在,那块地种上了村民共享的小菜园,王某逢人就说:“城管不是来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