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陶瓷工艺概论 -----延迟符-1753557204729.pptxVIP

---- 安徽陶瓷工艺概论 -----延迟符-1753557204729.pptx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寿州窑-窑址介绍;寿州窑-其他窑址;;寿州窑-临泉寺隋代窑址;;遗物很少

由于临泉寺隋代窑址在本来遗物就很少的农田里,近年来又进行了一些建设活动,瓷片很少,散落在农田中。;遗存

拣选到三叉、四叉支钉和圆形支托

及一些能够辨识为碗、盏类的器物残件,;胎质

其胎质细腻,

色灰白,

胎中有细小的黑白砂粒,;青黄釉盘

唐(618~907年)口径6.4厘米,底径9厘米,高3.7厘米

2011年7月淮南征集

淮南市博物馆藏

该盘平底,浅腹,腹壁外撇,在口沿处略向外折,圆唇口,施青黄釉,腹外半施釉,有数处蜡泪痕,腹壁未施釉处露白色化妆土。露胎处可辨灰色胎骨,较坚硬,胎中含有细白色、黑色砂粒。;釉色

大多为淡青灰釉,

釉层不厚,

有细小开片,

也见到青釉中泛绿,

玻化较好的瓷片。;寿州窑-上刘庄隋代窑址;;遗存

在田埂的两侧拣选到碗、罐和壶的残片,

窑具有圆形支托和三叉支钉。;胎釉

从其瓷片观察,时代与临泉寺隋代窑址的遗物比较相近,

灰白色胎,质较坚硬,

釉色有淡青灰和釉色较深的青绿釉。;青釉碗

此碗是隋代寿州窑中的精品,比较少见。敞口,深腹,口沿部分微内敛,沿外有一周很细的弦纹。通体施青釉至足部,釉层很厚,发色很好,釉面的玻化很成功,碗的内外均有小开片。胎色灰白,质坚细。满施釉的碗在隋代寿州窑产品十分少见,此器形态规整,釉色饱满,是同时期产品中的佼佼者。;寿州窑-大刘庄唐代窑址;;遗存

地面散落的遗物较少,拣选的标本有碗、盏、钵、罐、注子等。;胎釉

从标本观察,其胎、釉、烧造工艺与上窑镇窑址基本相似,胎质略显更粗糙一些,釉色有黄釉、黄绿釉等。;寿州窑-泉山唐代窑址;;泉山窑基

在泉山发掘的这座残窑基十分重要,它是自寿州窑发现后,发掘的唯一一处窑基。

在1988年秋对上窑医院住院部、高窑窑址发掘时,曾经找到一个残窑床的一小块边角,剩下高约30厘米的窑壁,无法判断其全貌。;泉山窑址概述

胡悦谦先生曾经对泉山窑址的窑基进行过描述:

“仅存部分窑门、火膛、火道和窑室,

残长7.2米,宽2.7米,门向为北偏东36度,壁厚34厘米,

用耐火土做成土坯砌成,拱券顶,窑室地面用方砖铺墁,

火道两侧的门垛临时堆砌,厚约34厘米,外侧平,内侧为弧形。

火膛底部的火槽,用两条火埂将火槽分为三路。;寿州窑唐代陶拍(1986年寿州窑泉山窑址拣选);寿州窑-

泉山96工程处窑址;;龙窑

龙窑是我国窑炉的一种形式。多依山坡倾斜建筑,形状象条卧龙,故称为龙窑。

龙窑的窑身是一条倾斜的隧道,

从横断面来说,窑头最小,窑中部最大,窑尾又较小。

烧窑开始,窑头小,有利于热量的集中,流速较快;

中部最大,火焰流速较慢,使传热效果更好,有利于制品烧成;

窑尾又较小,烟气流速又增大,有利于排烟。;龙窑

一座残长17.1米,宽3.5米的斜坡形龙窑。

窑头不存,窑尾部分保存完好。

发现一段窑顶,为单砖侧立错缝砌法,窑墙为单砖平砌;;龙窑

内壁挂有1厘米厚的“窑汗”,

窑汗是指在陶瓷的烧制过程中,瓷窑窑炉内壁上产生的一种玻璃态物质,多呈深灰或灰白色,其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窑炉建筑本身含有助熔物质,在高温下发生变化,形成玻璃态:二是燃料中所含的助熔物质在一定情况下也会附着在窑壁上,形成玻璃态物质。通常叫做窑汗。

在壁高40~50厘米时开始起券,推算窑膛的高度在2米以上。

斜坡窑床上铺有厚6厘米左右的砂,俗称“软底”。;遗存

窑内出土遗物为匣钵、釉陶类的瓮、罐、坛等残件。

有大量的匣钵口朝下底朝上叠放多层,钵内空无一物。

在窑址内发现黄釉瓷片。;南北方陶瓷交汇处

发掘者认为龙窑属于唐代寿州窑家族的新成员。

龙窑流行于长江沿岸,在淮河岸边的淮南发现龙窑的确是一次重要发现,

这可能龙窑所居的最北端了,

反映了南北方陶瓷文化在这里交汇。;匣钵

发掘者对窑膛内倒置叠放的匣钵产生疑惑,

这是不是这类龙窑是专门为当时附近的寿州窑各窑口专门烧制匣钵的?

因为泉山96工程处附近有寿州窑三座窑窑址、泉山窑址以及山南邹大郢孜等窑址,

这种判断有待今后的考古发掘进一步证实。;寿州窑-其他遗存;2011年淮南市谢家集区隋代墓葬出土的盘口壶残片;寿州窑隋代印花模具;寿州窑唐代陶拍;淮南市山南新区建设中发现的寿州窑筒形器;2012年在淮南市三和乡第二通道寿州窑窑址南侧出土的红烧土和釉的烧结物;;参考资料

《寿州窑》淮南市博物馆编著,文物出版社,2014.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