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陶瓷工艺概论 -----延迟符-1753556731311.pptxVIP

---- 安徽陶瓷工艺概论 -----延迟符-1753556731311.pptx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寿州窑-窑址介绍;寿州窑-

东小湾窑址、松树林窑址;东小湾窑址、松树林窑址

地理环境;东小湾窑址、松树林窑址

两处窑址位于淮南市大通区上窑镇西北处约2公里。

东小湾窑址和松树林窑址是二处相连接的窑场,1985年划分保护区域时,因其相近,划为一个保护区域。;2.医院住院部遗址;东小湾窑址、松树林窑址

地貌特点:

松树林为山坡坡地,现种植一片柏树林,俗称松树林,;坡地向南斜下,接东小湾窑址,河道从东小湾的南端约200米处弯曲向北流过。

东小湾的西面有西小湾,可能地势更低的原因,古代没有选择其地烧窑。;新中国成立以后,农业生产和建设对东小湾的地貌影响总的来说不算太大。

20世纪80年代后期,横穿窑址修筑的一条硬化路面和东侧的鱼塘建设等是对其最大的破坏。;现存二处较为集中的窑区,一片在松树林下,一片在东小湾南北向硬化路面的西侧,发现有遗存1000平方米左右。;窑址南面的河滩,东西方向约有长1.5公里,宽0.6公里的开阔地,在20世纪80年代时,地面上都有零星瓷片。;东小湾窑址、松树林窑址

烧造技术;从目前现存的隋唐寿州窑窑址的保护状况比较,松树林窑址和东小湾窑址的保存状况算得上是最好的。

目前,保护情况趋于稳定,尤其是2013年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寿州窑大遗址保护规划》以后,将此地作为重点保护对象,相关措施都在逐步落实中。;从目前已发现的各个窑址比较,松树林和东小湾窑址的烧造时间延续最长,产品的品种、烧造技术也是最出色的窑口。;2020年探沟

2020年8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淮南市博物馆组成考古队,再一次对寿州窑遗址的几个窑址区进行试掘,发掘了松树林窑址区、高窑址区和住院部窑址区。

松树林窑址区发掘一条东西向探沟,规格17*3米;;出土遗物

清理出一处瓷片堆积区,

出土遗物主要是匣钵、窑棒、钵状支具、筒状支具、垫盘、垫砖、

黄釉碗、青釉碗、黄釉盏、黄釉四系罐等。;遗存

匣钵、窑棒、钵状支具、筒状支具、垫盘、垫砖;遗存

黄釉碗、青釉碗、黄釉盏、黄釉四系罐等。;东小湾窑址、松树林窑址

窑膛的控温水平高;上窑镇松树林窑址、东小湾窑址拣选标本;上窑镇??树林窑址、东小湾窑址拣选标本;东小湾窑址、松树林窑址

遗存;遗存

松树林、东小湾窑址的堆积比较厚,三十年来,淮南市博物馆每年都对其进行调查,开展采集标本工作,新的发现不断。;碗、盏

类是主要产品,碗从浅腹到深腹,各种式样都有烧造。;黄釉碗

唐(618~907年)

口径13.1厘米,底径6.3厘米,高4.7厘米

2010年7月5日于淮南征集

淮南市博物馆藏

浅腹,敛口,口微唇。施黄釉,釉色较淡,在口部、腹部有剥釉现象。施釉及底。平底微凹,足部不够规整。从釉的发色较淡来判断,烧造时的窑温稍欠火候。;黄釉璧形底盏

唐(618~907年)

口径14.8厘米,底径7.1厘米,高4.4厘米

1984年6月长丰县孔店乡柿园鲍庄出土

淮南市博物馆藏

此器是寿州窑各类产品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产品。这种浅腹大口盏,在唐代时期的各大名窑都有烧造,也各具特色,有葵口式、海棠式,但以此器造型为基础,各窑在此基础上增加各种变化。此器制胎工艺上乘,是寿州窑一般产品所不及,口、足部分胎骨细腻,唇口大小适当,符合整体造型,矮足墙非常规整。底部环状呈玉璧形,中间凹陷部分也施釉,边区有一圈凹弦纹。足底露胎处显现有细微的小砂粒。通体满施黄釉,釉色近似玉米黄,内外釉的发色一致,玻光感很强,有小开片纹,虽然胎、釉结合很好,但在口沿易磨损处有剥釉现象。该器整体给人以端庄敦厚、雍容大方之态,正是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记述的“寿州瓷黄,茶色紫”的黄釉茶盏。将同时代越窑、邢窑等其它窑址的同类器物放在一起比较,这件器物不仅毫不逊色,还以其娇艳的黄釉更胜一筹。;素烧深腹碗

唐(618~907年)

口径10.3厘米,底径4.1厘米,高5.3厘米

1985年7月10日工农乡连岗大队征集

淮南市博物馆藏

深直腹,略敞口,造型比较规整,足下微外撇,削足工整。通体内外施乳白色化妆土,具有唐代寿州窑产品的典型特征。1985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在淮南市安城镇(原工农乡)征集,经调查,系墓葬出土物。此器不知何故在第一次施化妆土烧结后,未第二次施釉入窑再烧而直接埋入墓中随葬。初步判断此地距寿州窑三座窑和泉山窑址约30公里,有可能系窑工之墓出土。此类器物在河北邢窑隋代窑址曾大量出土,是隋代邢窑的典型器,反映出早期寿州受北方窑系影响较大,且文化面貌在寿州窑产品中反映更迟缓一些的情况。;釉

还发现在浅圈足类碗、盏,足内施釉,说明该窑的生产延续时间很长,有内施白釉,外施黄釉的产品。;罐

类产品形式多样,

有方直耳系,

双股系的大口、小口罐等。;枕

的形制丰富,有各种釉色、各种工艺装饰的不同形式的瓷枕,且釉色都很漂亮。;蜡黄釉瓷枕

唐(618~907年)

枕面20厘米x13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