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病人的护理.pptx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九节肥胖

2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肥胖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1在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肥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之一,应引起注意。2

肥胖发病率成人超重率22.8%2.0亿肥胖率7.1%6000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30.0%肥胖率12.3%儿童肥胖率8.1%

入口出口入口出口Q1Q2Q3Q4

E摄入:蛋白质、脂肪、糖01E消耗: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体力活动02E储存=E摄入-E消耗03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指数(BMI)>28或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肥胖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慢性代谢异常疾病。肥胖的概念及诊断标准

单纯性肥胖: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疾病病因可寻的肥胖(simpleobesity)。继发性肥胖:由内分泌代谢疾病如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垂体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质醇增多等导致的肥胖。肥胖的种类0102

01遗传因素肥胖的发生机制02人群:10~19岁的青少年

父母均瘦或正常:肥胖发生率10%

父母一方肥胖:肥胖发生率35%~45%

父母双方肥胖:肥胖发生率70%~80%1.遗传与肥胖发生03热量摄入有明显的家族特征2.遗传与热量摄入

肥胖基因,又称瘦素基因,简称OB。瘦素(leptin)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平衡,维持体脂量相对恒定。遗传

摄食脂肪贮存瘦素食欲下降、耗能增加、交感神经兴奋、脂肪分解增加、合成减少体重增加不多饥饿瘦素食欲增加、体温下降、耗能减少、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维持体重、不至于减轻太多

环境因素

饮食因素

多吃与肥胖母亲多吃与胎儿肥胖、过量喂养与婴儿肥胖、成人过食与肥胖

饮食结构高糖饮食与肥胖、高脂饮食与肥胖

饮食习惯三餐分配不合理、吃饭速度过快、吃零食太多、边吃饭边看电视

淀粉类等多糖血糖麦芽糖,蔗糖,乳糖等双糖葡萄糖等单糖在细胞内经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产生能量一小部分转化为糖原由肝脏和脂肪组织合成脂肪

供给组织利用植物油动物脂肪分解为游离脂肪酸分解为乳糜微粒合成脂肪储存经血液循环至肝和脂肪组织

2.、环境因素运动不足

肥胖者:坐的时间多17%;站的时间少15%;其他体力活动的时间少35%

社会因素与肥胖1.生活方式每天看电视4h以上的妇女比每天看电视1h以下的妇女,肥胖流行的倾向大2倍。

经济地位和教育水平广告宣传与肥胖心理因素与肥胖吸烟饮酒

内分泌代谢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腹外侧核的饥中枢、腹内侧核的饱中枢肥胖症与棕色脂肪组织功能异常有关肥胖症与生长因素有关其他因素3.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

临床表现肥胖本身症状气急、关节痛、肌肉酸痛、体力活动减少、焦虑等苹果型与梨型

2.肥胖并发症症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静脉血栓、胆囊疾病、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骨关节病、生育功能受损等,并增加麻醉和手术的风险。

肥胖的主要并发症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肥胖程度(%)=?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肥胖程度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男性=[身高(cm)-100]×0.9女性=[身高(cm)-100]×0.85实际体重≥理想体重的10%,为超重≥理想体重的20%,为肥胖

肥胖程度诊断±10%正常范围10%~20%超重20%~30%轻度肥胖30%~50%中度肥胖50%重度肥胖100%病态肥胖

2.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体重/身高2(Kg/m2)BMI诊断18.5瘦18.5~24.9正常25.0~29.9超重30.0~39.9肥胖40.0病态肥胖

腰围(WC)1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的综合指数,WHO建议男性腰围≥94cm(2.82尺),女性≥80cm(2.4尺)2我国的标准为男性≥85cm女性≥80cm作为肥胖的标准。3

腰臀比(WHR)正常成人WHR:男性<0.90女性<0.85分别测量肋骨下缘至髂前上棘之间的中点的径线(腰围)与股骨粗隆水平的径线(臀围),再计算出其比值。

CT和MRI是诊断内脏型肥胖最精确的方法,一般采用脐水平或4~5腰椎水平扫描计算腹内脏脂肪面积,≥120cm2可诊断为内脏性肥胖。身体骨密度测量法、

文档评论(0)

189****68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