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结核菌素试验
使用指导贺弘
结核菌素试验是诊断结核感染的特异方法,是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卡介苗接种、化学预防对象的筛选、临床医学诊断与鉴别诊断等不可缺少的应用技术之一。结核菌素试验是用结核菌素来测定机体能否引起皮肤迟发超敏反应的一种实验,以判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免疫力。前言
211890年首先公布发现结核菌素。该年4月4日罗伯特·柯赫在第10届世界医学会上讲演发表发现一种可以预防豚鼠结核病,并有治疗作用的物质。1908年发现结核菌素试验方法(C.Mantoux)。1891年柯赫明确这种液体是结核菌的培养滤液,并命名为结核菌素。3一、结核菌素的简史
1928年美国从结核菌培养液中制成了一种纯蛋白衍生物结核菌素(PPD)。1941年美国研制成功一种标准纯蛋白衍生物结核菌素(PPD-S)。1958年丹麦研制成了更纯、更浓的纯蛋白衍生物结核菌素(PPD-RT23),为WHO推荐制剂;注:日本生产的PPD称为PPDS一、结核菌素的简史
二、目前我国常用的结核菌素种类
旧结核菌素(OldTuberculinOT):是从生长过结核菌的液体培养基中提炼出来的结核菌代谢产物,经过灭菌、浓缩形成原液,使用时再稀释成一定倍数(通常是2000倍)。主要成分有:(1)结素蛋白;(2)菌体自溶成分;(3)菌体代谢产物;(4)培养基成分。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更为精纯,为纯结素,不产生非特异性反应。其制作过程:菌株→培养→灭菌、滤过→浓缩→盐析、脱盐→干燥、保存→分装。PPD-RT23是由丹麦制造供应世界许多国家使用,已经取代OT。我国从人型结核菌制成PPD(PPD-C),又从卡介苗制成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PPD),0.1ml为5IU用于临床诊断。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调查结核病患者的辅助诊断结核病公共卫生事件中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特殊人群的健康体检预防性治疗对象的筛查:为了降低结核病发病率,对结核感染者进行化学预防性治疗是一个重要举措。卡介苗接种者的筛选及接种后的阳转率考核:如出生时没有接种卡介苗,其补种原则是:未能在出生时接种卡介苗的小于3个月龄儿童可直接补种卡介苗;3月龄-3岁儿童需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阴性者补种卡介苗;满4岁及以上儿童不予补种卡介苗。123456三、适用范围
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致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积聚在真皮的血管周围,分泌TH1类细胞因子IFN—r,诱发炎症反应血管通透性增高,在注射局部形成硬结所致。结素反应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IV)。01所谓迟发型变态反应(IV):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4—8周,身体组织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所发生的敏感反应。此时做结核菌素试验即呈阳性反应。02四、发生机制
皮上划痕法(Pirquet)软膏粘贴法(Moro)皮上多刺法(Heaf)皮内注射法(C.Mantoux)试验方法分类五、结核菌素试验方法
结核菌素皮内注射法操作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的方法为皮内注射法(Mantoux法)。这是国际通用的标准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方法。该方法反应比较敏感,注射剂量准确。操作前制备物品准备测量卡尺(或小塑料尺);标记硬结边缘的圆珠笔;1毫升一次性蓝芯注射器;4-5号针头;75%消毒酒精及消毒棉签;结核菌素试剂;
6)、携便式冰桶或冰包;健康教育材料;7)、结核菌素测试记录表等;8)、应急处理器材及药品等。2、操作者准备核对结核菌素试剂品名、剂量及有效期,如有沉淀、安瓿破损及过期者不得使用;操作者洗手并戴上手套;确认受试者信息,向受试者解释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的目的;告知受试者不要在注射后在注射部位洗、擦,并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告知受试者局部出现瘙痒、红肿、水疱时的处理方法,在注射后48到72小时返回看结果。
注射部位选择:位于左前臂掌侧中下1/3交界处,避开疤痕,血管和皱褶。如近期(2周内)已做过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则选择在第一次注射部位斜上方3-4cm处,或取右前臂。1局部消毒:用75%酒精消毒皮肤。2皮内注射:待酒精蒸发干燥后,用1ml注射器吸取0.1毫升PPD,刻度和针孔斜面一致向上;托住被试验者的前臂并绷紧皮肤;将针尖平放在绷紧皮肤上,稍向下压,呈5°-10°角刺入皮内,不见针孔即可;一手固定针头,一手推药,缓慢准确地注射0.1ml(含5IUPPD或2IUPPD),呈直径约为6-10mm大小白色隆起,不要揉摩,将针稍捻转后退出。3注射后观察:注射后嘱受试者原地休息,观察30分钟后,如无不适方可离开。4皮内注射操作步骤
观察时间:根据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反应过程,一般于注射后8-12小时局部开始出现红肿,48-72小时反应达高峰,试验局部出现硬结。因此,以注射后72小时观察结果最佳。01硬结的测量:测量前首先找到注射针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