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红烛闻一多
重点:分析“红烛”的象征意义,理解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难点:把握“莫问收获”与“莫问耕耘”的辩证关系,体会诗人的精神矛盾。重点难点
题目释义:红烛: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如寿星像前,洞房内。“红烛”化用自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其本义是火红的蜡烛。闻一多的诗用“红烛”来比喻自己甘愿为祖国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红烛》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探究新知写作背景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1946年7月21日,西南联大校友会召开闻一多先生的追悼会,朱自清先生出席并写下了上面的诗句。?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浠水。现代爱国诗人学者。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他愤怒斥责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作者介绍探究新知
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四扬三抑第1节:赞叹红烛的“红”——扬第2节:困惑于红烛的自焚——抑第3节: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扬第4节: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抑第5-7节:欣喜于红烛的伟绩——扬第8节:掂量灰心与创造的份量——抑第9节:红烛精神的总结——扬诗人面对红烛,心绪起伏,或惊叹赞美,或惊疑发问,或自求解答,诗情的流动形成起伏的波澜,诗篇的节奏抑扬顿挫,形象鲜明而又饱含哲理。借物(红烛)抒情:诗人“四扬三抑”来表达波澜起伏的情感。
初读诗歌,理清思路探究新知
深入探究1.这首诗的抒情脉络是怎样的?本诗共9节。开头一切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上面,凸显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可联想到诗人自身,“物”与“我”就完全交融起来。最后一节归结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样一个哲理,将红烛精神归结到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也就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宗旨。这首诗把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全诗以诗人对“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求索的过程和结果。
初读诗歌,理清思路探究新知全诗共九节,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部分 (第1节):赞美烛之红,吐露诗人心曲。第二部分 (第2~8节):紧扣“灰”“泪”写自己的思考、困惑,赞美了红烛的牺牲精神。第三部分 (第9节):赞美红烛精神。
2.诗人由红烛联想到诗人的心,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什么?用红烛与诗人的心相比有什么深刻含义?相似点:二者表面上有相同的颜色——“红烛”与诗人的赤子之心均为红色;实际上都具有奉献精神——红烛燃烧自己,照亮黑暗的世界,拥有赤子之心的诗人希望自己能为祖国无私奉献、不惜牺牲。深刻含义:诗人以物化的红烛表现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通过隐喻的笔法描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无私奉献、唤醒民众的热情,从侧面抒发了诗人火热的爱国情感,凸显了诗人献身祖国、敢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借物(红烛)喻人(诗人)
再读诗歌,把握内容探究新知“红烛”这个意象在闻一多的诗中主要被解构成了哪几个部分?逐节分析诗歌,思考一下红烛的各个部分分别象征了什么?红烛的色灰泪光
3.对于红烛的自焚,诗人显然困惑不解:“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诗人产生这种困惑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有没有解除?就一个受到“五四”文化熏陶的现代人而言,产生这样的困惑不足为奇:自我的价值为什么一定要在自我毁灭中去实现呢?个体的独立意义究竟在哪里?故诗人在诗中穷追不舍:“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这似乎在暗示,个体的命运又决定于某种外来的力量。那么,自焚不就是某种悲剧性的被迫行为吗?可见,在现代意识的哺育下,诗人的困惑是深刻的,前无古人的。当然,人毕竟生活在“文化”之中,民族文化既然是中国诗人的胎教,也将在实际创作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感情,部分地决定着他们思考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品质】高一(5)班《奋进高一,并肩同行》心理健康家长会(19张PPT)课件.pptx
-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红烛》公开课(30张PPT)课件.pptx
-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红烛》优质课(27张PPT)课件.pptx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2.2《红烛》精品课(25张PPT)课件.pptx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2.2《红烛》优质课(24张PPT)课件.pptx
- 2023电力电缆线路巡检系统.docx
- 2024水闸技术管理规程.docx
- 2024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docx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线和角》全单元教学课件(新教材).pptx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新教材).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