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阅读测试题(附答案)(推荐).docxVIP

《呐喊》阅读测试题(附答案)(推荐).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呐喊》阅读测试题(附答案)(推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呐喊》的篇目?()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药》

答案:C

解析:《祝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而《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都收录在《呐喊》中。《呐喊》收录了鲁迅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部短篇小说,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2.《呐喊》中,“明天”指的是()

A.一个具体的时间

B.希望和未来

C.新的一天

D.故事的延续

答案:B

解析:在《明天》这篇小说中,“明天”象征着希望和未来。单四嫂子的孩子宝儿病死了,她在绝望和无助中期待着“明天”能有转机,能摆脱困境,但残酷的现实却让她的希望破灭。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命运,同时也暗示了“明天”对于底层人民来说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希望。

3.《孔乙己》中,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现在咸亨酒店时,掌柜问他的第一句话是()

A.“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

B.“孔乙己,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C.“孔乙己,你还会来喝酒啊!”

D.“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答案:B

解析:在《孔乙己》中,掌柜是一个自私、冷漠、只看重金钱的人。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时,掌柜首先想到的是他还欠着十九个钱,这充分体现了掌柜的市侩和孔乙己在这个社会中被人轻视的地位。

4.《药》中,华老栓买的“药”是()

A.人血馒头

B.草药

C.西药

D.仙丹

答案:A

解析:在《药》里,华老栓的儿子华小栓得了痨病,华老栓为了给儿子治病,从刽子手康大叔那里买了人血馒头作为“药”。人血馒头这一意象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愚昧和迷信,以及封建统治对人民思想的毒害。

5.《故乡》中,“我”回故乡的主要目的是()

A.看望亲人

B.寻找童年的回忆

C.卖老屋,接母亲到城里

D.躲避战乱

答案:C

解析:在《故乡》中,“我”回故乡是因为老屋要变卖,并且要接母亲到城里去。通过“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展现了故乡的变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的衰败和农民生活的困苦。

6.《阿Q正传》中,阿Q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

A.勇敢

B.懦弱

C.精神胜利法

D.善良

答案:C

解析:阿Q是鲁迅笔下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他最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精神胜利法”。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和失败,阿Q都能通过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来获得精神上的胜利。例如,他被人打了,就说“儿子打老子”,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这种精神胜利法反映了当时一部分国民的劣根性。

7.《一件小事》中,“我”因为什么事而感到自惭?()

A.自己没有帮助车夫

B.自己嘲笑车夫

C.车夫的高尚行为与自己的自私狭隘形成对比

D.车夫撞倒了人却不负责

答案:C

解析:在《一件小事》里,车夫撞倒了一个老女人后,主动承担责任,扶着老女人向巡警分驻所走去。而“我”一开始却觉得车夫多事,想要打发老女人走。车夫的高尚行为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自私和狭隘,从而产生了自惭的心理。

8.《风波》中,引发这场风波的事件是()

A.皇帝坐了龙庭

B.七斤没有辫子

C.赵七爷的威胁

D.村民们的恐慌

答案:A

解析:《风波》以张勋复辟事件为背景,在这个故事中,皇帝坐了龙庭的消息传到了临河的村庄,因为七斤没有辫子,而没有辫子在当时被认为是对皇帝的大不敬,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引发了一场风波。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社会的封建残余思想依然严重,人民对政治变化的盲目和恐惧。

9.《头发的故事》中,N先生回忆自己留辫子时的遭遇,反映了()

A.清朝的统治非常开明

B.留辫子是一种时尚

C.当时社会对发型的严格要求和封建思想的束缚

D.人们对发型很重视

答案:C

解析:在《头发的故事》里,N先生回忆留辫子时,因为辫子的样式等问题遭遇了很多麻烦,甚至受到他人的歧视和欺侮。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发型有着严格的要求,而发型背后其实是封建思想的束缚,人们的行为和观念都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制约。

10.《端午节》中,方玄绰的主要特点是()

A.积极进取

B.虚伪、自私、自命清高

C.勇敢正义

D.善良淳朴

答案:B

解析:方玄绰是《端午节》中的主人公,他表面上自命清高,不满社会现状,但实际上却虚伪、自私。他总是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拖欠薪水时他会发牢骚,但又不愿意采取实际行动去争取自己的权益。这种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软弱和妥协。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狂人日记》中,狂人认为封建社会的历史是“__________”。

答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小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小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