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红烛》(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pptxVIP

2.2《红烛》(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初读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时,可曾引发你的思考?可曾被诗句所描写的“蜡烛”所触动?那么,你曾经想到的,可以用蜡烛来形容的人,包括谁?我想,这些问题,在懵懂时期的我们,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位诗人——闻一多,看看他是怎么写“烛”的。;第;作品背景

让人忧思的那片土地

《红烛》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其时,诗人身在远离祖国的大洋彼岸,这个被五四运动的洪流冲激过的、从“世家望族、书香门第”里挣脱的书生,与当时千千万万的青年知识分子一样,面临历史的选择,思考着人生和自我的价值。一颗赤子之心在他的胸腔跳荡,迸发出炽烈的爱国热情。位卑未敢忘忧国,一介书生又何辞?尽管当时他的追求常常与痛苦、失望相伴,一度还曾陷入迷惘,但是,诗人的真诚、耿直却是毋庸置疑的,这在《红烛》诗中是有充分体现的。;真名士——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人,民主战士。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学术著作有《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相关知识

“三美”诗论

“三美”:新月派的新诗主张,闻一多提出了“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1)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具体有两方面:一曰“内在的音乐性”,这是描述诗歌内容蕴含的节奏美感和旋律美感;一曰“外在的音乐性???,它指诗歌语言在听觉上的节奏美感和旋律美感。;(2)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辞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强调辞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

(3)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之感。其主要目的是在诗的内容和诗的格式上都拥有美。;:红色的蜡烛。;;;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整体感知;;诗歌每一节均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有何作用?;《红烛》一诗的开头,为什么要引用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自问自答,展现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

诗人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作灵魂,躯体与灵魂是互相依存的,这样就发生一个问题:“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这一令人困惑的问题,有“一误再误”和“不误,不误!”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一误再误”,错怪红烛的语气很强烈,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不误,不误!”用了反复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

一反一正两种回答,更强烈地表现了认识的根本转变,由顿悟而对红烛产生了深为敬仰的感情,这样的思考,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历程中,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红烛》中先说红烛“一误再误”,后又写“不误,不误”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如何理解第4节中的“既制了,便烧着!”?红烛的燃烧想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结果?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如何理解“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思考:与李商隐笔下的蜡炬进行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

李商隐诗中的蜡烛——不能承受相思之苦,而逐渐破损、衰亡成灰,流下的是相思之泪。

闻一多诗中的红烛——为了拯救世人,而主动牺牲自我,化为能培育出花朵的脂膏。红烛是献身祖国、勇于牺牲的理想人格的化身。;;;《红烛》这首诗中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诗人想通过这样的意象表达什么情感?;《红烛》一诗中,对于红烛的自焚,诗人显然困惑不解:“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诗人产生这种困惑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困惑最后有没有解开?;探讨:结合时代和自己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红烛”精神

的理解。说说“红烛”精神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原创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AutoStudio专业II级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32134223000005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2月05日上传了AutoStudio专业II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