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地理中国地形课件
有限公司
汇报人:XX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地形概述
第二章
中国主要地形区
第四章
地形的形成与演变
第三章
地形与人类活动
第六章
地形知识的教育意义
第五章
地形的保护与利用
中国地形概述
第一章
地形的定义和分类
地形分类
平原山地高原等
地形定义
地表形态总称
01
02
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
中国地势从西向东倾斜,西部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东部则为低平的平原和丘陵。
地势西高东低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景观。
多样的地貌类型
中国山脉众多,如横断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等,它们对气候、水文和交通都有重要影响。
山脉纵横交错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导致青藏高原和其北侧地区干旱少雨。
山脉对降水的阻挡作用
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对周边地区的气候有显著影响。
高原对气温的影响
塔里木盆地由于其封闭地形,白天吸热快,夜晚散热也快,形成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盆地地形的热力效应
长江三角洲等沿海平原地区,由于临近海洋,受海洋调节作用,气候温和湿润。
沿海平原的海洋性气候
01
02
03
04
中国主要地形区
第二章
高原地形区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有“世界第三极”之称。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覆盖了陕西、甘肃等省份,以深厚的黄土堆积和沟壑纵横著称。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地形复杂,多山间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
云贵高原
山地地形区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形区。
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拥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最高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天山山脉横跨中国新疆中部,是亚洲重要的分水岭,也是重要的自然景观区。
天山山脉
平原地形区
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以肥沃的黑土地著称,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东北平原
01
02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的主要农业区,河流纵横,湖泊众多,经济发达。
长江中下游平原
03
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地势平坦,人口密集,是中国重要的小麦和棉花产区。
华北平原
地形与人类活动
第三章
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影响作物种植
平原宜耕作,山区宜林牧。
影响灾害频率
坡度高度影响水土流失等灾害。
促进农业多样化
地形复杂多样,利于农业多样化发展。
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在山区,道路建设需克服陡峭地形,如青藏高原的川藏公路,需穿越复杂地质。
01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网络发达,如华北平原上的京沪高速铁路,连接多个大城市。
02
河流切割地形,桥梁建设需考虑跨度和稳定性,如长江上的武汉长江大桥。
03
沿海地区港口建设需考虑潮汐和水深,如上海港的深水码头,支持大型船舶停靠。
04
山区交通建设挑战
平原地区交通便利性
河流对桥梁建设的影响
沿海地形与港口建设
地形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沿河地带常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如上海的黄浦江沿岸。
河流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01
山脉可作为天然屏障,影响城市扩展方向,例如重庆的山城特色使其建筑依山而建。
山脉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02
平原地区土地广阔平坦,有利于城市规模的扩张和交通网络的建设,如华北平原上的北京。
平原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03
地形的形成与演变
第四章
地壳运动与地形形成
地壳由多个板块构成,板块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地震、火山爆发,进而形成山脉和海沟等地形。
板块构造理论
河流的流动携带泥沙,侵蚀河岸,形成河谷;同时在下游沉积泥沙,形成三角洲和冲积平原。
河流侵蚀与沉积作用
地壳抬升造成陆地隆起,而风化和侵蚀作用则逐渐塑造出山峰、峡谷等地貌特征。
地壳抬升与侵蚀作用
水土流失与地形变化
黄河携带大量泥沙,长期侵蚀河床,形成壮观的壶口瀑布,体现了河流侵蚀对地形的塑造。
河流侵蚀作用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和搬运作用下形成的典型地形。
风力侵蚀影响
过度放牧和滥伐森林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改变了当地的地形地貌。
人类活动加剧
长江中上游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有效减缓了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了地形。
水土保持措施
人类活动对地形的影响
01
城市扩张中,大量建筑物的建设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如填湖造地、削山建房等。
02
耕作、灌溉等农业活动长期作用下,可导致土壤侵蚀、河床抬升等地形变化。
03
开采煤矿、铁矿等活动,通过挖掘、爆破等手段,改变了地表和地下结构。
04
修建大坝、水库等水利设施,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流向和地形地貌。
05
修建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需要开山挖隧道、填海造路,对地形产生显著影响。
城市化导致地形改变
农业活动对地形的塑造
矿产资源开发
水利工程建设
交通建设对地形的影响
地形的保护与利用
第五章
地形保护的重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