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耍猴人读后感.docx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后的耍猴人读后感

最后的耍猴人读后感(一)

生执念

电脑放着高峰栾云平多年前致敬经典的相声《买猴》,恰好从书架上抽出来一本《最后的耍猴人》。

提到猴子,除了孙悟空之外,我最先能想起来的,便是街头卖艺的耍猴人。还记得小时候,街头上经常有操着外地口音的人们,带着两三只猴子,挥着鞭子,让猴子摆出各种造型表演着。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猴子表演。其中有只会和观众讨要食物的猴子,是我最喜欢的。追了半条街去让家长带着我去看猴子,直到后来艺人带着猴子离开,我还和猴子去约好明年再来。那时候小孩子心性,记不住事情,却还是记着第二年看猴子。只可惜,我想不起来之前的小猴子是什么样子,更不记得耍猴人的模样,所以等第二年再看的时候,应该是别的猴子。

连续好几年,总有耍猴的艺人在我们小镇表演。其中有一位艺人还曾经路过我家,借用电话往老家打了电话。90年代,小镇安装电话的人家并不多,大多数人打电话是要去公共电话亭的。打长途不能直拨,话费也很高。那次打完电话,我爸爸拒绝了那人递给的钱,还请他喝茶和吃东西。我在旁边逗猴子玩。断断续续听着,他和老乡都是带着猴子来的,大多数人看猴子表演是不给钱的,有些给几毛钱或者能讨点烟酒和其他的食物之类。

那时候,我并不懂得外地人和猴子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甚至于连外地这样的概念都是模糊的。

如今,翻看着这本记录了马宏杰耗费12年时间进行跟拍的《最后的耍猴人》。这本书是马宏杰跟拍河南新野耍猴人在中国各地及中国边境地区行走江湖的故事。整本书从汉代的耍猴历史一直写到中国最后的一代耍猴人,记录了他们云游海外以及上当受骗的种种经历。

渐渐,与幼年那些记忆,重叠了起来。

原来,我童年那只小猴子要冒着头顶高压线的危险跟着他的主人违章扒火车;原来我童年那只小猴子要在没有顶棚的货运车厢里逆风经历几天几夜的风霜露宿;原来我童年那只小猴子和外地人几天几夜只有几块干馍充饥;原来我童年那只小猴子要睡在临时搭建的窝棚中;原来我童年那只小猴子随时可能被街头混混殴打。

那只小猴子,经历全国四处游走,扒火车卖艺,打地铺睡觉,最后才出现在我的面前,带给我欢乐……这都是耍猴人的生活状态,然而,耍猴人有他们的道德标准和尊严,他们是耍猴赚钱绝不乞讨,他们是扒火车但绝不偷盗——在这本书中都有真实的描述和照片的鉴证。

看了这本书,我十分敬佩作者,他为真实照片的付出辛苦经历。我很难用语言去评价这本书。

如今,因为种种原因,街头耍猴人越来越少。我很多年没有再在街头看到耍猴人,不知道多久以后,社会上还会不会再有耍猴人。但是,我对耍猴人的认知及尊敬,却是不会改变的。

最后的耍猴人读后感(二)

小的时候经常看到电视上又出现耍猴的情节,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表演出现的越来越少,心里不免有丝遗憾。无意中在书店看见了马宏杰的这本书,立刻被他的封面吸引,封面上一个佝偻的老人驮着一直猴子,面对镜头呆呆得望着,身后是茫茫的雪……《最后的耍猴人》就拉开了序幕。

马宏杰是一个摄影记者,耍猴人这个选题,他跟拍了12年。在此之前,西部招妻的选题他跟拍了30年。第一次跟拍耍猴人的时候,他跟着杨林贵他们一起扒火车去成都,时走时停的露天车厢里,装的是随时都像是会倒下来机器,没有一个能躺的地方,人在角落里歪歪斜斜的坐着,因为怕被警察发现,一句话不敢说。两天两夜的行程,吃的是馒头,喝的是凉水。最难熬的是下雨的时候,露天的车厢,没一块儿能躲雨的地方,冬天的雨,即便在中国的南方也是彻骨的冷。火车哐哐当当的走着,从头皮到脚底没有一块儿暖和的地方。

其中有一段特别触动我,书中是这样写的扒上火车去成都,杨林贵告诉作者:跟我扒火车的班子,是不允许拿车上任何东西的。有时候在车上看到电视机、冰箱以及整箱的香烟,我们都绝对不拿。而且我还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不准乞讨。我靠耍猴赚钱,不给任何人下跪,这是我的江湖规矩。20XX年1月11日,第一次跟拍结束,一共74天,杨林贵1000元,杨志800元,杨林志800元,做饭的人370元。

耍猴人其实和其他职业一样,都是靠着自己的手艺吃饭。但你说这是虐待动物,你说这是文化糟粕,你说这是我们对其他物种的奴役,以前的我也会这么认为,就如现在街头再也看不到耍猴人的身影。但是这是另一种生活,他们依靠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手艺兢兢业业的生活。我们只看到他们为了钱财把绳索套在猴子身上,可是我们没看到私底下的他们和猴子同吃同住,第一口饭都是留给小猴。于他们来说,这些猴子不是生财工具,更像处久了的家人。

就像《新世纪周刊》评价他们是无法用道德标准去评判的一群人,看到他们像流浪乞讨那样带猴杂耍,会觉得邋遢低俗,有嫌恶;看到他们扒火车,睡桥底,啃脏馒头,为了一分钱斤斤计较,这样带着不惧死亡地挣扎去卯足劲生存,又心生同情;看到他们不同于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7****917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