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的护理.pptx

导尿管的护理.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尿管的护理

汇报人:

2025-06-01

目录

01

02

03

04

导尿管概述

导尿管置入流程

导尿管日常护理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05

06

拔管指征与操作

患者教育与注意事项

01

导尿管概述

定义与用途

定义

治疗性用途

诊断性用途

手术辅助

导尿管是一种经尿道插入膀胱的医疗器材,用于引流尿液或进行泌尿系统诊疗操作,需在严格无菌条件下使用。

用于解决尿潴留、术后膀胱减压、监测危重患者尿量,以及膀胱灌注药物等治疗需求。

辅助完成膀胱造影、尿流动力学检测等检查,帮助医生评估泌尿系统功能状态。

在盆腔或长时间手术中保持膀胱空虚,避免术中损伤,并减少尿液污染手术区域的风险。

常见类型与材质

单腔导尿管

硅胶材质

双腔导尿管

涂层技术

仅用于一次性导尿,无固定装置,适用于短期导尿或间歇性导尿需求。

主腔引流尿液,副腔用于气囊注水固定,是留置导尿的主流选择,防止尿管脱出。

生物相容性高,可留置28-30天,适合长期使用,减少尿道刺激和感染风险。

银离子涂层导尿管具有抗菌作用,降低尿路感染概率;亲水涂层可减少插入时的摩擦损伤。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包括尿潴留、神经源性膀胱(如脊髓损伤)、精确尿量监测(如休克患者)、泌尿外科术后吻合口保护(如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等。

绝对禁忌

急性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患者禁止导尿,避免炎症扩散或加重病情。

相对禁忌

尿道外伤患者需谨慎操作,必要时选择超声引导下导尿或耻骨上膀胱造瘘替代。

替代方案

对禁忌症患者可采用间歇性导尿、尿套收集或膀胱造瘘等方式解决排尿问题。

02

导尿管置入流程

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膀胱充盈度及合作程度,重点关注有无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等禁忌症。尿潴留患者需触诊膀胱确认胀满程度,必要时超声评估残余尿量。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

备齐无菌导尿包(含合适型号导尿管、镊子、碘伏棉球、石蜡油棉球、洞巾)、集尿袋、无菌手套、一次性垫巾等。导尿管成人常用14-18Fr,儿童8-12Fr,前列腺增生患者宜选弯头导尿管。

无菌物品准备

调节室温至24-26℃,屏风遮挡保护隐私。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屈膝外展(女性)或平卧位(男性),臀下垫一次性垫巾,充分暴露会阴部。

环境与体位准备

消毒规范

导尿管前端5-6cm充分润滑,女性患者左手持续分开小阴唇暴露尿道口,右手持镊子夹持导尿管轻柔插入4-6cm至尿液流出;男性患者将阴茎与腹壁成60°角上提,插入20-22cm(见尿后再进2cm)。遇阻力时嘱患者深呼吸,禁止暴力插入。

导管润滑与插入

气囊固定技巧

留置导尿管插入后,按说明书注入灭菌注射用水(成人10-15ml,儿童3-5ml)充盈气囊,轻拉导尿管确认固定。连接无菌集尿袋时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接口。

操作者戴无菌手套后,女性以碘伏棉球按阴阜→大阴唇→小阴唇→尿道口顺序由外向内消毒3遍;男性按尿道口→龟头→阴茎体→阴阜螺旋式消毒。每次消毒更换棉球,最后消毒尿道口时停留30秒。

置入步骤

固定方法

导尿管体外段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于大腿内侧(女性)或下腹部(男性),避免压迫尿道口。固定处每日观察皮肤情况,防止胶布过敏或压力性损伤。

体外固定标准

引流系统管理

特殊人群固定

集尿袋悬挂于床沿低于膀胱位置(距地面15cm),引流管保持无扭曲、折叠。转运患者时需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引发感染。

躁动患者需使用导管固定装置或约束带,儿童采用专用腹带固定。长期留置者每2周更换集尿袋,每月更换导尿管,出现堵塞或渗漏立即更换。

03

导尿管日常护理

清洁与消毒

使用生理盐水或温和肥皂水清洁尿道口及周围皮肤,避免细菌滋生,降低尿路感染风险。

每日清洁尿道口

接触导尿管前后需严格手卫生,导管接口处用碘伏或酒精棉片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规范消毒操作

每5-7天更换一次引流袋,避免长期使用导致细菌积聚,更换时需无菌操作并密封连接处。

定期更换引流袋

引流袋管理

引流系统密闭性

体位适应性管理

排空频率控制

确保引流袋与导尿管连接紧密无渗漏,引流管全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反流。每周更换引流袋1-2次,若发生污染或堵塞需立即更换。

每2-3小时排空引流袋一次,避免尿液积存超过500ml。排空时需关闭引流管开关,使用专用收集容器,避免接触引流袋出口污染内壁。

活动时使用腿袋固定于下肢,夜间更换为大容量尿袋。翻身或移动患者时需先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引发泌尿系感染。

尿液性状监测

记录尿液颜色(正常为淡黄色)、透明度、有无血块或絮状物。发现浑浊、血尿或结晶沉淀时需留取标本送检,警惕尿路感染或结石形成。

观察与记录

引流效率评估

每小时尿量应维持在30-50ml,若连续2小时尿量20ml需排查导管堵塞。定期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必要时用无菌生理盐水低压冲洗。

并发症预警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热、膀胱痉挛或尿道疼痛等

文档评论(0)

智慧的由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人从事文件及课件编写十几年,对培训管理和PPT课件有丰富的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