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提升案 倾听理性的声音(教师版)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docx

第八单元提升案 倾听理性的声音(教师版)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单元倾听理性的声音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六国论》提升案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知识。

2.领会作者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

3.把握其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

4.感受古代士人的担当精神与家国情怀 。

【学习过程】

环节一、自主预习

1.回顾本单元文章内容,熟悉文本思路,巩固文言知识。

2.文体知识

(1)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赋篇》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

(2)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法写赋,使之由骈俪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本文是一篇文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

(3)“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

①在形式上多用对偶、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用华丽的辞藻描写事物。

②在内容上多采用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的手法。

论,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分为两种:

(1)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

(2)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环节二、预习检测

1.梳理《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两篇文章的内容,推测写作背景。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文章体式

奏章

书信

文章观点

居安思危,积其德义

驳斥责难,坚持变法

针对问题

君主骄奢淫逸

新法推行受阻

作者身份

臣子

同僚

写作对象

君王唐太宗

重臣司马光

推测背景

唐太宗生活奢侈

司马光反对新法

环节三、小组研讨

2.梳理论证思路,品味文章说理艺术性。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两篇文章都是理足气盛的文章,前者是进谏给君王的奏章,后者是答同僚的回信,两篇文章在说理策略方面有何异同之处?

从论证方式、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

比较角度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说理态度

直面现实,勇于担当,不卑不亢,有的放矢

所持立场

胸怀天下,为国为民,不惧逆龙鳞或得罪同僚

论证方式

以“立”为主、层层递进

以“驳”为主、先破后立

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论证思路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原因与目的--驳斥--表明态度

语言特点

骈散结合,委婉恳切

柔中有刚,气盛言宜

环节四、成果展示

3.观其书,想见其为人。透过两篇书信,结合相关历史资料,说说你感受到的魏征、王安石作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所具有的人格和情怀。

魏征?

忠诚敢谏:《谏太宗十思疏》里,魏征直陈太宗治国隐患,如“不念居安思危……”,毫无顾忌,尽显对君主国家的忠诚及直言勇气。?

忧国忧民: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劝太宗以民为本,广开言路、任用贤能,心系百姓,盼国家昌盛、百姓安居。?

崇俭廉洁:多次强调“戒奢以俭”,望君主克制私欲、生活节俭,以身作则,体现自身清正及对节俭的推崇。?

王安石?

革新求变:《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反驳司马光对变法的指责,坚称变法遵循先王之政、为兴利除弊,勇于打破旧制。?

担当尽责:深知变法艰难仍毅然前行,“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表明积极态度,以富国强兵为目标,有强烈责任感。?

刚正无畏:面对保守派反对,王安石据理力争,未因对方权势放弃主张,坚定维护变法,不惧权贵。

阅读《阿房宫赋》《六国论》,分析两位作者理性发声背后的展现了怎样的襟怀?

①勇敢。作为一介文人,他们敢于抨击当朝统治者,不怕批龙鳞,逆圣听,敢于发声,值得我们学习。

②爱国。杜牧所处时代,政治腐败,统治者大修官室,沉迷享乐,他写《阿房官赋》师为了警醒当朝统治者,而苏洵写《六国论》,是借古论今,讽速统治者不要为敌人积威之所劫,都是为天下人着想,为国家着想,匡世济民,体现了杜牧和苏爱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心怀天下的情怀。

③忧国忧民。在当朝统治者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之时,在国家前途命运收到威胁之时,他们没有退缩,勇于挺身而出,为国家人民发出理性的号召,引人警醒,为生民请命,为万世开太乎。

④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心系天下,忧国忧民,勇于担当,勇于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积极建言献策,为国家图富强,为人民谋幸福。

环节五、疑难探究

5.《阿房宫赋》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美备受称道,请做分析。

①整散结合的句式:如“盘盘焉,囷囷焉”以下十余句,骈散结合,节奏鲜明。其中“盘盘焉”等四句,散句长短不一,三字句铿锵有力,八字句舒缓自然。?

②丰富多变的词汇:作者精心锤炼词语,使用众多双音词,如“蜀山”“宫墙”等,增加内容含量,提升表现力和声韵美。同时运用大量叠词,除拟声词“辘辘”外,其余八组叠字作形容词,音韵和谐,增强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