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传播疾病类型与防控.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液传播疾病类型与防控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2

细菌性血液感染

01

病毒性血液疾病

03

寄生虫传播疾病

04

特殊病原体传播

05

预防控制措施

06

社会影响与管理

病毒性血液疾病

01

艾滋病(HIV)

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传播,如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检测与治疗

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使用安全套;不共用注射器、针头;接受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时选择安全的医疗机构。

及早进行HIV检测,确诊后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毒复制,延长寿命。

乙型肝炎(HBV)

传播途径

检测与治疗

预防措施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传播,如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接种乙肝疫苗,避免与HBV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头,接受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时选择安全的医疗机构。

及早进行HBV检测,确诊后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毒复制,降低肝癌风险。

丙型肝炎(HCV)

传播途径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及不安全的医疗操作等。

01

预防措施

避免共用注射器、针头,接受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时选择安全的医疗机构,注意个人卫生。

02

检测与治疗

及早进行HCV检测,确诊后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治愈丙肝,防止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03

细菌性血液感染

02

梅毒螺旋体感染

病原体

梅毒螺旋体,是梅毒的病原体,因其透明,不易着色,故又称苍白螺旋体。

传染途径

梅毒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梅毒螺旋体存在于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唾液中,与梅毒患者的性接触、血液及乳汁传播是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避免不洁性行为,避免与梅毒患者共用针头、注射器等,孕妇应接受梅毒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

治疗方法

使用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早期、足量、规则用药是治愈梅毒的关键。

布鲁氏菌病

病原体

传染途径

预防措施

治疗方法

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不产生芽孢,无荚膜。

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牧民或兽医接羔为主要传播途径。此外,皮毛、肉类加工、挤奶等可经皮肤黏膜受染,进食病畜肉、奶及奶制品可经消化道传染。

加强动物管理,定期检疫、捕杀病畜,加强个人防护,接触病畜后及时洗手、消毒,对病畜用过的物品及环境进行严格消毒。

急性期以抗菌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四环素类、利福平等,患者应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对症治疗。

败血症病原体

病原体

真菌性败血症的致病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其余可是曲菌、隐球菌等。

传染途径

真菌性败血症一般是在重症化脓性感染的基础上,长期应用大量的广谱抗生素造成的菌群失调,或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放疗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发生。

预防措施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长期使用,加强医院内感染控制,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

治疗方法

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加强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提高患者免疫力。

寄生虫传播疾病

03

疟原虫病

恶性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的四种疟原虫之一。

病原体

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

避免在疟疾流行地区活动,使用防蚊措施,如蚊帐、驱蚊剂等;确诊后及时治疗,采用抗疟药物治疗。

传播途径

疟原虫在人体内进行裂体增殖及配子生殖,导致恶性疟疾,表现为高热、寒战、头痛、肌肉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症状与危害

01

02

04

03

防控措施

病原体

班克鲁夫丝虫(班氏)和马来布鲁丝虫(马来丝虫)。

通过吸血昆虫传播,如蚊子、蜱等。

丝虫寄生在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浆膜腔,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象皮肿、乳糜尿等。

控制传播媒介,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使用驱蚊措施;对流行区居民进行普查普治,采用药物治疗和淋巴管护理等措施。

传播途径

症状与危害

防控措施

丝虫病

01

02

03

04

病原体

症状与危害

传播途径

防控措施

巴贝斯科(Babesiidae)的原虫,如巴贝斯虫。

巴贝斯虫病主要侵袭红细胞,导致溶血性贫血、发热、寒战、头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也可通过输血或母婴传播。

避免在疫区活动,加强个人防护,如穿长袖衣服、使用驱蚊剂等;对家畜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减少传播风险;对感染者采用抗病原虫药物治疗。

巴贝西虫病

特殊病原体传播

04

病原体

埃博拉病毒,丝状病毒科的一种。

01

感染途径

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等。

02

症状

高热、头痛、肌肉痛、结膜充血等,严重时可出现出血症状。

03

死亡率

极高,可达50%-90%。

04

埃博拉出血热

朊病毒疾病

病原体

朊病毒,是一种只含蛋白质的感染性因子,无核酸。

01

感染途径

食用感染朊病毒的动物肉类或接触感染者的组织、器官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