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封禅书》《梁纪三——春,上命诸儒草封禅仪》含答案.docxVIP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封禅书》《梁纪三——春,上命诸儒草封禅仪》含答案.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封禅书》《梁纪三——春,上命诸儒草封禅仪》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皆受命然后得封禅。”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汉。兵车之会三而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曰:“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凤皇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于是桓公乃止。

(节选自《史记·封禅书》)

材料二:

(天监二年)春,上命诸儒草封禅仪,欲行之。许懋建议,以为:“舜柴岱宗是为巡狩。而郑引《孝经钩命决》云:‘封于太山,考绩柴燎;禅乎梁甫,刻石纪号。’此纬书之曲说,非正经之通义也。舜五载一巡狩,春夏秋冬周遍四岳。若为封禅,何其数也!又如管夷吾所说七十二君,燧人之前。世质民淳。安得泥金检玉!结绳而治,安得镌文告成!夷吾又去:‘惟受命之君然后得封禅。’周成王非受命之君,云何得封太山、禅社首!若圣主,不须封禅:若凡主,不应封禅。盖齐桓公欲行此事,夷吾知其不可,故举怪物以屈之。秦始皇尝封太山,孙皓尝遣兼司空董朝至阳羡封禅国山,皆非盛德之事,不足为法。然则封禅之礼,皆道听所说,失其本文,由主好名于上,而臣阿旨于下也。古者祀天祭地,礼有常数。诚敬之道。尽此而备。至于封禅,非所敢闻。”上嘉纳之,因推演懋议,称制旨以答请者,由是遂止。

(节选自《资治通鉴·梁纪三》)

10.(3分)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兵车之会A三B而乘车之会C六D九E合F诸侯G—H匡天下

11.(3分)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寡德之人,王侯的谦称,与《齐桓晋文之事》“若寡人者”中的“寡人”词义相同。

B.所以,用来……的,与《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词义相同。

C.数,屡次,多次,与《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中的“数”词义相同。

D.敢,谦辞,自言冒昧之意,与《孔雀东南飞》“进止敢自专”中的“敢”词义相同。

12.(3分)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认为自己向北征伐山戎,向西伐大夏,向南征伐到召陵,匡正天下,诸侯无一人敢违背,与以往三代受天命为帝王,并无差别,应有封禅的资格。

B.管仲列举了古代封禅的帝王所遇之祥瑞,诸如东海的比目鱼,西海的比翼鸟,对比于如今并无祥瑞,反而蓬蒿杂草茂盛,鸱枭等恶鸟数次出现于朝堂。

C.许懋认为舜在泰山砍柴,是为了巡狩。而郑玄说:“在泰山大祭,烧柴祭天把政绩报告;在梁甫山祭地,刻石记载年号。”这是纬书的曲说,不是经书的本意。

D.梁武帝表扬和采纳了许懋的意见,于是进一步推广了许懋的建议,作为圣旨回答请求封禅的人,因此便中止了这一计划,这些都说明许懋的劝谏是成功的。

13.(8分)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

(2)盖齐桓公欲行此事,“夷吾知其不可,故举怪物以屈之”。

14.(3分)管仲和许懋都反对君主封禅,其理据有何不同?

【答案】

10.BDG11.D12.C

13.(1)在这种情况下,管仲看出对桓公不可能用言辞说服,于是用事物来设置障碍。

(2)大概齐桓公想封禅,管夷吾知道不可以,所以列举奇异的物象来使齐桓公屈服。

14.①管仲认为接受了天命的帝王才有封禅的资格,且有祥瑞为兆,齐桓公并没有这些。

②许懋认为封禅本是无稽之谈,圣主无须封禅,凡主不应封禅,君王不应受臣子逢迎而封禅。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平乱伐叛等武事召集诸侯会兵三次,为政治、外交等文事集会了六次,前后九次集会诸侯,一统天下。“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句式相同,结构一致,中间用“而”连接,应分别在BD处断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句式相同,结构一致,G处断开。故应在BDG处断句。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均译为“寡德之人,王侯的谦称”。句意:我向北征伐山戎。/像我这样的人。B.正确。均译为“用来……的”。句意:是用来编织荐神的席子的。/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C.正确。均译为“屡次,多次”。句意:鸱枭等恶鸟多次出现于朝堂。/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D.“词义相同”错误,“敢”,谦辞,自言冒昧之意/岂敢,表反诘。句意:实在是不敢妄说。/一举一动岂敢自作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