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doc

部编版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快乐分享知识无限!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

【知识梳理】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一)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

1、背景:

(1)经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城市的发展,需要强大王权的保护。

(2)政治: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加强。

(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2、过程:

(1)代表国家

①英国: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②法国: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

(2)扩展: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

3、特征:

(1)国王即国家;

(2)版图因为国王的婚姻或者继承关系发生改变。

(二)民族国家的产生:16—19世纪,专制王权国家到民族国家

1、背景

(1)政治:

①西欧各国王权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强推动民族国家产生。

②资产阶级开始兴起,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2)经济: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语言: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

①英语: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

②法语: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

(4)思想:

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传播民主观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民族意识的觉醒: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传播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2、表现:

(1)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由对个人的认同变成对国家共同体的认同)

(2)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

(3)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

3、特征

(1)民族国家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

(2)民族国家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

4、影响

①政治:冲击了中世纪神权一统的局面,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了创造了条件,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

②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思想:国家在人民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④国际关系:民族国家成了欧洲政治的基础,启动了现代世界和现代国际关系形成的进程。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1、基础:

(1)背景:

①地理大发现使得各国的联系与交往增加;

②古罗马自然法精神的历史渊源;

③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间利益纷争加剧;

④人们希望通过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2)标志:

荷兰人格劳秀斯1625年出版《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基础。

2、形成:

(1)背景: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德意志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为了争夺领土、王位和霸权,各国展开激烈的争斗。

(2)标志: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①时间:1648年

②签约方:欧洲交战各国。

③主要内容:

A、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B、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C、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家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④意义: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

(3)影响: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国际法的扩大: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外交制度的建立:

(1)表现:17世纪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系,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2)影响: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2、外交制度的发展: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

(1)时间:1815年。

(2)内容: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

(3)特征:大国协调、欧洲均势。

(4)评价:

①意义:

A、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

B、各国之间还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②局限:

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国际法的发展(20世纪以来):

1、一战后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关系遭到严重破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51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