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文章与传播的思考随笔
文章与传播的思考随笔1
我自己认为是文章爱好者,因此对文章和传播很有兴趣。写这篇文章,想探究一下文字与文章写作与传播(出版)的历程,以揣度其发展的趋势。
文章是言语的记录,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人类先是发明了文字,而后才用文字组织文章。文字的产生,经历了由初级到高级,即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的历程。文字的出现虽然算不得艰难,但是组织成文章后的传播(出版),却经历了几度重大创新的历程。
文字本身只是符号。某个符号能被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认可,便是文字。因此世界上有着许多不同的文字。中国象形文字历史最为久远,而且经过历代人们的完善,用起来得心应手。用中国文字组织成的文章,意义完美,能够如实地记录下写作者的心声。
最初人们使用文字只是记事,而记在什么地方颇费了周折。初期记事与“葫芦瓢划账”差不多,用有色东西划在某个载体上,但是,无法长期保存。稍后,人们发现蚌壳、龟板、兽骨做载体比较好,于是,便在这些东西上刻画。那当然是挺费事的,要用力用心。其后,青铜器出现了,人们在青铜器上铭刻需要记录的内容,这样,出现了铭文。“铭,就是‘刻’在器物上的文字。”其难度可想而知。这样只能将铭刻的内容记录下来,无法广泛传播。
当时人们以为,刻上的文字,便可以永远保存了。对于重要的事件,不惜花费许多工本,进行铭刻。这样的铭刻,由于耗费工本巨大,是不能将所需要的内容都详细地刻上的。再后来,人们发现用竹片、木片做载体,用毛笔蘸上墨水,在上面写文字,很方便,可以将要记录的事,写成详细的文章来。于是出现了“竹简”、“木简”,再将它们用绳子连接起来,这就是“册书”,于是世界上便有了“书”的称谓。从此“写”更替了“铭刻”。写比刻容易得多,因此,竹简、木简写成的册书,在我国历史漫长,出现了许多伟大的作品。可是,还没有出版的事,要想传播,只有手抄。
蚕丝、麻棉织品出现后,有钱的人便用这些织品做载体书写文章。但是这些东西都很昂贵,无法普及,因此,帛书在世上存量很少。
到了东汉,蔡伦(?-121年)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推广了造纸技术,渐渐地,人们用纸做载体写文章了。纸比竹简、木简既方便又便宜,于是,真正的纸质书问世了。这时候人们想到了快捷的传播方法:用毛笔将文章写在模板上,由专门的匠人雕刻出来,每一页一个模板,一本书有多少页面,就得刻多少模板来;在模板上涂上墨水,像现代“盖大印”一样,“印刷”所需要的书。“印刷、出版”自此诞生,精美的纸质印刷书出现了。但是,雕刻模板,不仅工程巨大,资金耗费也不是普通人可以承受的,因此出版的书籍只能是凤毛麟角。
到了北宋,毕昇(约970年-1051年)将雕版印刷进行改进,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技术。他的技术是将每个字做成一个胶泥字,用人工排版。人工排字既费工夫,也需要相当技术。
毕昇的活字印刷,经过历代改进,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是“万变不离其宗”,出版书籍虽然比雕版容易,但普通人要出版自己的书,也还很难。这种技术一直延续到了电脑广泛应用之时才被淘汰。
蔡伦造纸和毕昇活字印刷,是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两项,在世界发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九百多年后的1975年,北京大学教授王选(1937——2006)在主持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以后的电子出版系统的研究开发时,开创性地研制成功了当代世界最先进的激光照排技术,使印刷技术出现了质的飞跃,印刷品只要编辑好电子版面,“用激光拍照”发送到电子印刷系统,就可以方便地进行印刷了,而且不会出现人工排版的错误,使印刷技术达到了理想的境界。这又是我们中国人对世界近代印刷技术的重大贡献。
由于印刷术的现代化,书籍出版再也不是太难的事了。如今个人想将自己的作品印刷成纸质书籍,印数不大,花费资金不会太多,速度也很快。但是,要想在世界上广泛销售,那概不是个人的事,而是要涉及到出版界和出版物推销商了,则又是一个领域的问题。
网络的普及,让电子版的书籍和文化资讯形成了铺天盖地之势,文章、书籍在网络上运行非常便捷,人们阅读文章,也很容易。现在人们已经处在“阅读资讯”目不暇接的地步,没有功夫阅读纸质印刷品,使纸质出版界和书籍发行商进入了前所没有的困境。出版业是一个悠久的行业,具有专门的在业人员和销售渠道,他们从本身利益出发,把持着出版大权,用“书号”垄断着书籍出版,并且规定,没有书号则不允许销售。因此,普通人要通过出版界销售书籍,还必须多花费一定数额的“书号”资金。
随着现代网络与电子版的文章、文化资讯的普及,个人文章要想“风行天下”将不是很难的事。加上众多读者有着丰富的网络资讯,纸质印刷品要想走出滞销的困境,前途非常迷茫。可以预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优化,销售纸质印刷品的困境,将会越发严重。
网络电子版文章,明显是文章出版历程中又一次革新,将会取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