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沁园春·长沙》

授课时间

主备人

年级

班级

高一

课时

2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学习写景的角度。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雄浑阔大的秋的意境,能够运用一些意象来摹写现代诗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提高思维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够把握作者寓秋于景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毛泽东为了国家统一和名族团结的远大抱负和理想。

重点

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再设计

一、导入

一位外国友人曾说:“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这个诗人就是毛泽东,毛泽东是诗人,又不仅仅是诗人。他是农民运动的组织者,又是横扫千军的军事统帅,既是哲学家,又是领袖。多重身份的他抒英雄的豪情壮志,成伟人的诗词风范。今天我们通过一首词,走进1925年的那个秋天,看看毛泽东是如何用伟人的眼光带给我们别样的风景和感受。

二、相关介绍

1.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毛泽东流传的词共有63首,他的主要著作收在《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选》。他创作的诗词大多气魄雄浑、波澜壮阔,记载着诗人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

2.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1925年,北伐如火如荼地进行,一路高歌、所向披靡。而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当年9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3.解题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寿明星”。“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

“长沙”是词的题目。这是一首登临诗,属登山临水,写景抒情之作。

三、诵读鉴赏,整体感知,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二十世纪的中国出现了毛泽东这样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词人,现在,就让我们充满激情地追寻着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听视频朗诵,正字音。

舸寥廓峥嵘遒遏

学生展示诵读,师点评。

学生自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本文上下阕各自写了什么?

(词的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下片侧重追忆往事,表现作者青年时代精神和理想。)

分别找到统领本文上下阕的关键字词。

(看;忆)

找出本词的过渡句。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承上启下)

具体分析鉴赏(上阙)

(一)赏析前三句

1.哪位同学能够通过合理的调整、补充,把前三句的大意通畅的说一说?

明确: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词意: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思考讨论:“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

明确:不能。“独立”既表明词人是一个人,更显示词人砥柱中流的气概。(砥柱中流: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独立”而不孤单,“寒秋”却无冷意。

学生朗读看到的内容,教师点评。(二)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学生朗读看到的内容,教师点评。

1.一个“看”字“看”字统领了哪些意象?

明确:(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2.具体分析词人是如何表现这些景物的,找出哪些字用得好。

“万山红遍”:指漫山遍野都是红色的枫林。“遍”写出红之广。

“层林尽染”:树经霜后变红的程度和红遍现象。

(“万山红遍”暗喻革命形式蓬勃发展。)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满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往来的船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描写了一个十分热闹的场面。漫:写出江水满溢之状。争:展现了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鹰击长空”,“击”可以改为“飞”吗?

明确:击: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的矫健雄姿。

“鱼翔浅底”,“翔”可以改为“游”吗?

明确:天空中的景象倒映在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鱼游在水中,也是游在空中,用“翔”精确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学生再读湘江秋景图,要求读出激昂、进取的情感,教师点评。“万类霜天竞自由”:表现出了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景象。

学生再读湘江秋景图,要求读出激昂、进取的情感,教师点评。

比较:竞:竞争,竞赛。竟:出乎人意料。

3.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

文档评论(0)

techinf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