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通用规范(1).docx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环境通用规范

(征求意见稿)

1

目次

1总则 1

2基本规定 2

3建筑声环境 3

3.1一般规定 3

3.2隔声设计 4

3.3吸声设计 4

3.4消声设计 5

3.5隔振设计 6

3.6施工、检测与验收 6

4建筑光环境 8

4.1一般规定 8

4.2采光设计 8

4.3照明设计 10

4.4检测与验收 15

5建筑热工 16

5.1一般规定 16

5.2保温 18

5.3防热 19

5.4防潮 20

6室内空气质量 23

6.1一般规定 23

6.2场地土壤氡控制 24

6.3材料控制 25

6.4检测验收与运行管理 26

附录A中国光气候分区 27

1总则

1.0.1为保障建筑环境安全健康和工程质量,提高人居环境水平,促进能源资源合理利用,满足生活与工作对环境的基本要求及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民用建筑声环境、光环境、建筑热工及室内空气质量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必须遵守本规范。

1.0.3本规范是建筑环境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过程中技术和管理的基本要求。

1.0.4建筑环境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2

2基本规定

2.0.1建筑室内环境应满足人体健康所需的声光热环境和空气质量要求,以及工艺对工作环境的要求。

2.0.2建筑室外环境不应对人体构成危害;建筑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不应产生环境污染。

2.0.3建筑环境设计、施工应选用安全、高效和节能的设备和材料,并应符合建筑防火、节能、电气安全及工程质量控制的通用性技术要求。

2.0.4建筑竣工前应对建筑环境指标进行检测与验收。

3

3建筑声环境

3.1一般规定

3.1.1民用建筑室内,应减少噪声干扰。应采取隔声、吸声、消声、隔振等措施使民用建筑具有良好的声环境。

3.1.2在2类、3类、4类声环境功能区建设噪声敏感建筑,应在建筑设计前对建筑所处位置的环境噪声、环境振动调查与测定。

3.1.3主要功能房间室内的噪声级,应符合表3.1.3的规定。表3.1.3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允许噪声级

房间的使用功能

允许噪声级(A声级,dB)

昼间

夜间

睡眠

≤45

≤40

日常生活

≤45

阅读、学习、思考

≤40

教学、医疗、办公、会议

≤45

人员密集的公共空间

≤55

注:1.室内允许噪声级应为关窗状态下昼间和夜间时段的标准值。昼间时段为6:00~22:00时;夜间时段为22:00~6:00时;或按当地人民政府的规定。

2.人员密集的公共空间的室内允许噪声级指标不适用于正有列车进出的轨道交通车站。

3.1.4主要功能用房室内的Z振级限值应符合表3.1.4的规定。表3.1.4主要功能用房室内Z振级限值(dB)

房间的使用功能

昼间

夜间

睡眠

78

75

日常生活

78

教学、医疗、办公

78

4

3.2隔声设计

3.2.1对噪声敏感房间的围护结构应采用隔声设计,隔声性能应根据房间外噪声情况和噪声敏感房间的室内允许噪声级确定。

3.2.2对有噪声源房间的围护结构应采用隔声设计,隔声性能应根据噪声源辐射噪声的情况和相邻房间的室内允许噪声级确定。

3.2.3当隔声构造由两层或多层薄板叠合组成时,薄板应错缝设置。对由板组成的隔声构造的缝隙,应采用填充嵌缝材料密封隔声。

3.2.4有隔声要求的房间,当房间内有吊顶时,房间的隔墙应做到吊顶以上至楼板底面或梁底面并密封。若吊顶的隔声性能不劣于隔墙的隔声性能,则隔

墙、吊顶应接触并密封。

3.2.5管线穿过有隔声要求的墙或楼板,应设套管,管线与套管之间的缝隙应采取密封隔声措施。

3.2.6有隔声要求的墙上电气插座、配电箱或嵌入墙内对墙体构造造成损伤的配套构件,在背对背设置时应相互错开位置,两者的投影不应重叠且两投影边的距离应大于10cm,并应对洞或槽有相应的隔声封堵措施。

3.3吸声设计

3.3.1建筑内有吸声要求的空间,应吸声设计。

3.3.2吸声设计应根据不同建筑的类型与用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控制混响时间、降低噪声、提高语言清晰度和消除音质缺陷。

5

3.3.3吸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声学指标应根据建筑类型及其使用功能制定;

2技术方案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05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130002220001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