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从鲁迅的两棵枣树,谈文学创作的静态描写技巧
静态描写是文学创作的一部分。所谓文学创作,就是作者把所看
见的、所想到的,通过加工提炼,构建出一个独立的世界并用文字向
读者呈现出来。在构建这个世界的过程当中,作者需要融入自己的思
想感情、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所以,我们在进行写作之前,有必要
让自己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则需要不断学习来提高。作
家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的时候就曾提到过,先生在留学日本的时候就
阅读过不少美学方面的书籍。
当然,除了基础的积累之外,必要的技巧也不可或缺。下面,我
将通过对一些名家作品的理解,分四个部分跟大家讨论静态描写的技
巧。
静态描写之景物
静态描写最常见的对象就是无处不在的景物,所以,一个优秀的
作家必然是一个写景高手。
1,色彩
色彩是景物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我们对景物的第一感知。绝妙
的色彩运用,不但可以给人留下刻骨铭心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让
它附着的景物更加鲜活。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就是一个善于运用色彩的
文学大家。他在《野草》当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的: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
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
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但我的眼前仿佛
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
仔细赏读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发现,先生并没有着重于“形”的
描写。而是通过血红的颜色和晶莹的白雪互相映衬,再通过“白中隐
青”、“深黄”、“冷绿”这些丰富的色彩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力。
再看另一段:
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
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
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
雪中明得如火。
这段文字,先生以雪为底,暗绿为衬,红花如火,聊聊几笔就得
如此鲜活之景,难怪顾随推崇说一笔一花。其实,先生曾自我评价说:
“对于自然美,自恨并无敏感,所以即便
恭逢良辰美景,也不甚感动。”
即便如此,先生写景状物还是让人叹为观止,完全不失大家水准,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先生对色彩的运用精妙绝伦。
说了鲁迅先生,我们再来看看刘鄂,他写了一本很有名的书叫
《老残游记》。在这本书里,刘鄂展现了另外一种色彩运用的手法,
同样妙不可言。比如:
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字僧楼,与那苍松
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
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
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副大画,做了一架
数十里长的屏风。
这跟鲁迅先生用色完全是两种风格了,如果说鲁迅擅长在底色上
点缀,那么刘鄂就是用大块的晕染取胜,色彩瑰丽,让人目眩神迷。
看到色彩运用对景物描写的作用之后,我们应该明白,即便我们
对颜色不那么敏感,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应该酌情运用一些,肯定会看
到一定的效果。
2,空间
这便是景物的第二个属性了,所有的景物都离不开空间的呈现。
所以,恰到好处的空间感绝对能让景物更加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那篇《秋夜》因为两棵枣树而引发热论,很多人喜欢从
修辞手法去解释这段文字,而我却比较关注其空间的转换。我们先看
看原文: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棵树,一
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初读这几句话,可能大部分人和我一样都不太理解,为什么不说
“墙外有两株枣树”?这样即简单又明了。仔细品味过后,你就会发
现,如果笼统的写墙外有两棵枣树,那么,你永远也体会不到作者站
在后园里缓慢转移目光,逐一审视两株枣树的感觉。
而且,你再结合后面的句子,就会发现作者根本就没有打算写枣
树。作者由一株枣树所在的空间转移到还有一株枣树的空间,是为了
下一步的空间转移而准备的———“这上面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
平没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
同样精于空间转换的还有李叔同,且看这句:
长亭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