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重点(第二章)【2】 .pdfVIP

2018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重点(第二章)【2】 .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重点(第二章)

【2】

第三节中药材的采收

一、采收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药材的采收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产

量和收获率。槐花在花蕾期芦丁的含量最高可

达28%,如已开花,则芦丁含量急剧下降。

二、药材的适宜采收期:一般以药材质量的最优化和产量的最大

化为原则,而这两个指标有时是不一致的,

所以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三、各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

(一)植物药类:不同的药用部分,采收时间也不同。

1.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

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

2.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有些木类药材全年均可采收,

如苏木、降香、沉香等。

3.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如黄柏、厚朴、秦皮等。如杜仲、

黄柏采用的“环剥技术”。

4.叶类: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

5.花类: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花类中药在含苞待放时

采收的如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等;在

花初开时采收的如洋金花等;在花盛开时采收的如菊花、西红花等;

红花则要求花冠由黄变红时采摘。

6.果实种子类: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时采收,有的采收未成熟

的幼果,如枳实、青皮等。

7.全草类:多在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茵陈有两个采

收时间,春季幼苗高6~10cm时或秋季花蕾

长成时。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的习称“花茵陈”。

8.藻、菌、地衣类:不同的药用部位,采收情况也不一样。如茯

苓在立秋后采收质量较好;马勃宜在子实体

刚成熟时采收,过迟则孢子散落;冬虫夏草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

发散时采挖;海藻在夏、秋两季采捞。

(二)动物类药:动物药因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药用部位,采收时间

也不同。大多数均可全年采收,

(三)矿物类药

没有季节限制,全年可挖。

四、采收的注意事项

①按需采药:采收时采大留小,采密留稀,分期采集,合理轮采。

②轮采、野生抚育和封育相结合。

第四节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一、产地加工的目的

中药材采收后,除少数要求鲜用外,如生姜、鲜鱼腥草、鲜石斛

等,要经过产地加工,其目的如下。

1.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保证药材的纯净度。

2.按药典规定进行加工或修制,。

3.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或刺激性,保证用药安全。4.有利于药

材商品规格标准化。

5.有利于包装、运输与贮藏。

二、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

1.捡、洗: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但具

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洗。

2.切片: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

有的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如大黄、

鸡血藤、木瓜。但对具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则不宜切

成薄片干燥,如当归、川芎等。

3.蒸、煮、烫: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

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的处理,则易干燥,

同时使一些药材中的酶失去活力,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但

加热时间的长短不等,视药材的性质而定,如天

麻、红参蒸至透心,白芍煮至透心,太子参置沸水中略烫。有些

动物药,如桑螵蛸、五倍子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

4.搓揉:如玉竹、党参、三七等。

5.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

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

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

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口诀:

发汗不中断,玄乎!)等。

6.干燥:除少数药材,如石斛、鱼腥草、地黄、益母草等,有时

要求鲜用外,大多数药材经加工后均应及时

干燥。(1)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2)不宜用

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

干燥”(一般不超过60℃)表示。(3)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

“阴干”或“晾干”表示。(4)少数药材需

要短时间干燥,则用“曝晒”或“及时干燥”表示。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有多年的一线教育工作经验 欢迎下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