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案 专题三 网络安全.docx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案 专题三 网络安全.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4

PAGE4

PAGE1

PAGE1

课题

网络安全

课时

2课时(90min)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危害

(2)了解“翻墙”的危害

(3)掌握个人信息的保护方法

(4)熟悉网络暴力的应对措施

(5)熟悉防止网络沉迷的措施

素质目标:

(1)能够警惕不良信息,弘扬主流价值

(2)能够守护个人信息,遵守网络秩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谣言的危害、警惕不良信息的侵袭、慎防网络交友陷阱、“翻墙”的危害、个人信息的保护、遵守网络道德规范、防止网络沉迷

教学难点:警惕不良信息的侵袭、慎防网络交友陷阱、防止网络沉迷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考勤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案例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引导案例“网上交友遇诈骗”(详见教材),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常见的网络诈骗形式有哪些?

【学生】聆听、阅读、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警惕不良信息,弘扬主流价值

传授新知

【教师】讲解网络谣言的危害、警惕不良信息的侵袭、慎防网络交友陷阱、“翻墙”的危害、个人信息的保护、遵守网络道德规范、防止网络沉迷措施

一、警惕不良信息,弘扬主流价值

(一)网络谣言的危害

【多媒体】

【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谣言止于智者”视频(详见教材)

【学生】聆听、观看、理解、记忆

1.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损害公众利益

【案例】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网络谣言致使盐风潮爆发”的案例(详见教材)

【学生】阅读、思考

2.扰乱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3.破坏政府公信力,损害政府形象

4.误导社会舆论

(二)警惕不良信息的侵袭

根据内容的不同,网络不良信息可分为政治类、暴恐类、诈骗类、色情类、低俗类、赌博类、侵权类、谣言类、其他类等类型。

作为大学生,应从我做起,让自己的精神生活充实起来,提高自身修养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扰和不良影响,绝不向互联网发布有害信息,杜绝浏览不健康内容;自觉遵守网络的规章制度,增强道德意识;不在网站社区、论坛、聊天室、博客中发表或转载违法的、格调低下的言论、图片、音频、视频信息。

当发现或遭遇网络不良信息时,还应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案例】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各地联动整治‘自媒体’乱象”的案例(详见教材)

【学生】阅读、思考

(三)慎防网络交友陷阱

大学生在网络交友时必须慎之又慎,不可随意轻信他人。上网聊天不要随意告诉网友自己的真实姓名、学校和家庭情况等敏感个人信息。不要沉溺于网恋,更不要轻易与网友相约见面,尤其是女生。

【案例】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董某网络交友被骗”的案例(详见教材)

【学生】阅读、思考

(四)“翻墙”的危害

1.什么是“翻墙”

“翻墙”就是绕过国家网络监管,访问那些被屏蔽的网站。

2.“翻墙”的危害

(1)坠入政治陷阱。

(2)误入勾连陷阱。

(3)陷入违法陷阱。

3.如何避免发生“翻墙”行为

(1)不要点击、查看、浏览来源不明或非法的链接。

(2)不要下载非法App、游戏加速器、国际版网络游戏等软件。

(3)不要使用具备VPN代理服务功能的网络加速引擎和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服务引擎,不要下载使用可疑软件、平台及资源。

(4)不要注册、购买“翻墙”插件、工具和软件,更不要用其浏览境外网站、转发传播信息、注册社交账号、加入聊天群组。

二、守护个人信息,遵守网络秩序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引导案例“诋毁他人信誉,依法追究刑责”(详见教材)

【学生】阅读、思考

(一)个人信息的保护

1.个人信息和敏感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敏感个人信息是一旦泄露或者被人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个人信息。

2.敏感个人信息的分类

敏感个人信息可分为个人身份信息、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个人健康生理信息、网络身份标识、个人财产信息、其他信息等。

3.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

【课堂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如何保护个人信息”视频(详见教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

(1)谨防钓鱼网站。

(2)彻底清除旧手机的数据信息。

(3)警惕来路不明的链接。

(4)不使用杂牌路由器,不随意连接WiFi。

4.敏感个人信息泄露的应对措施

(1)更换账号。

(2)更改密码。

(3)向法院起诉。

(4)收集证据。

(5)提醒好友。

(6)无关信息不予理睬。

(二)网络言论也要管好“口”

作为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发表言论时

文档评论(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